第A07版:慢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歌剧《茶花女》中文版在福州受追捧

指挥家郑小瑛弟子高嵩的“四十不惑”

歌剧《茶花女》剧照

从左至右分别为:指挥高嵩、监制郑小瑛、导演王杰和女一号女高音顾文梦

N海都记者 宋晖 见习记者 吴玄

陈舒凡 实习生 池修铭 文/图

“郑小瑛老师告诉我,选择指挥这条路,一定会荆棘丛生,路上不会只是鲜花、掌声和聚光灯。”8月27日—28日,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携手福州海峡交响乐团,在福建大剧院上演经典歌剧《茶花女》中文版。

福州观众的热情超过了预期。演出前的导赏,演出后的交流,93岁的指挥家郑小瑛带着一班年轻的主创团队亲力亲为,和观众们交流什么是“洋戏中唱”、为什么要“洋戏中唱”,《茶花女》说了什么故事,怎么欣赏这部歌剧。因为她知道福州的观众是冲着她郑小瑛的名头来的,当然也是冲着经典歌剧《茶花女》来的,所幸这拨年轻的主创没有让福州观众失望。

最大的收获是“做人”

40岁的高嵩是郑小瑛的弟子。本科毕业之后,高嵩找到郑老师。“第一次面试当时我太稚嫩,郑老师指出我很多问题,我以为她会拒绝我,没想到她说:‘收下你吧,好好学!’”那时高嵩是欢心雀跃的。“当时整个人都蒙了!”

东北姑娘高嵩在厦门读完郑小瑛的硕士之后,开始在郑小瑛工作室任指挥,此后又在福建省歌舞剧院做常任指挥,再之后去了天津音乐学院,郑小瑛歌剧艺术中心正式挂牌之后,她又回归做常任指挥,同时在天津音乐学院任教。忙忙碌碌地奔波,一晃眼到了40岁不惑之年,高嵩觉得“这几年的奔波太值得了”。

从2007年开始高嵩一直跟在郑老师身边,她觉得最大的收获是“做人”:“她是艺术家,她的心里永远把观众放在第一位,把普及音乐作为首要任务,她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让更多人来喜欢古典音乐,就像她做‘洋戏中唱’,歌剧不是为了自我陶醉、自我欣赏,或者满足小部分人群的需要,而是希望更多人能够走进剧场,来欣赏歌剧。”

高嵩的另一种收获是态度。“郑老师面对过很多困难,包括三次与病魔的抗争,她始终锲而不舍。我发现郑老师遇到困难,首先想的是怎样去解决、怎样去做,她从不会沮丧,永远是向前看的那个人。”

郑老师就是鞭策者

郑老师是中国第一位女指挥家,她的指挥经验对高嵩而言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以前年轻时她会每一场指导,现在我也四十了,老师也没精力管我,但只要她看到我在指挥,就会和我提一些建议:这个地方做得不够好,那个地方可能这么做会更好……就像一棵小树,成长的过程中,没人修剪,就会长歪,我的老师会在合适的时候给我修剪一下,让我向更正确的方向去生长,我觉得我的老师对我来说,就是一个鞭策者,也会时不时地让我照照镜子。”

高嵩一直说接过郑小瑛老师的指挥棒“压力山大”:“压力是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不够完美,同时也是动力,有老师这个榜样立在那里,我做任何事都会想,如果是郑老师她会怎么做,遇到困难郑老师是怎么过来的。人不应该在太舒服的环境中成长!”

这也是郑小瑛通过《茶花女》这出经典歌剧,想教给年轻的音乐艺术家们如何做人、做事的方式。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