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文辉/文
毛朝青/图
“手再抬高一点,带点力气,一二三走!”在福州鼓楼区屏东社区综合文化服务站,今年69岁的黄一平正带领大家练习民族舞。一身运动服,腰板挺直,面带活力十足的笑容,省直海西舞蹈队的队员们,平均年龄已超过60岁,而黄一平是她们的队长。9月9日,记者走近这支舞蹈队,了解她们的故事。
以舞聚友,学习多种舞蹈
据黄一平介绍,2015年她们因共同的兴趣相聚在一起,目前已有12人。“退休之前,我的单位是福建省自然资源厅,那时候有演出我都会去参加。退休后为了生活更有乐趣,便去上老年大学,和舞蹈队队员们都是在老年大学学舞蹈时认识的,大家都有一些舞蹈基础。”
荣获“福建省广播电视舞蹈大赛台江赛区”第一名、“红舞中国行全国广场舞大赛福州赛区”一等奖……黄一平一一细数着团队的“战绩”。除了参加比赛,每逢节假日,她们也会在社区活动中为大家带来精彩的表演,“我们在老年大学主要学习了新疆舞、藏族舞。每种舞蹈的风格和特点都不一样”。
黄一平告诉记者,新疆舞的标志性动作是扬眉动目、晃头移颈,舞姿优美舒展,看着特别轻快愉悦。而藏族舞的动作设计和高原环境中的劳动生活等有密切关系,有很多弯腰、弯背及颤膝的动作,且舞蹈动作幅度较大。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注意表情,面带微笑,扬手。”类似这样的口令,每次排练她都要念上几百次,一堂课下来,都会口干舌燥。“看着大家跳得开心,我就觉得很满足。”黄一平说道。
自编舞蹈动作,直呼要一直跳下去
“黄姐是我们队伍中年纪最大的,为了让大家跟得上、学得好,她总是尽心尽力。”64岁的方阿姨说,在老年大学完成课业后,她们便开始尝试自己编排舞蹈动作。在课上,黄一平都要将动作拆分开来,一个一个地教,等大家都学会了,再进行下一个动作。“熟能生巧,其实就是把之前学过的动作,通过我们的理解展现出来。我们的团队非常团结,大家在一起互相帮助,共同进步,平日里也是无话不谈的知己。”黄一平说道。
在生活中,这位大家眼里的“大姐”还经常组织大家到处旅游,“要趁着身体还不错的时候,出去见见世面”。
而现在虽然因疫情防控不方便出远门,但舞蹈也让她们感受到由内而外的喜悦。“虽然年龄越来越大,但心态一定要保持年轻。能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向大家展现老年人的活力,我们感到很自豪。希望更多的老年朋友能加入到舞蹈的群体中,在这里没有年龄的标记,只有健康和快乐。”黄一平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