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江燕
9月14日,省政府召开“遏制金融违法犯罪 筑牢金融安全屏障”专题新闻发布会。记者从会上获悉,今年1月至8月,福建省月均涉诈账户数降幅为27.41%,推动形成对洗钱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近年来,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配合打击、有力遏制金融违法犯罪行为,牢牢守护人民群众“钱袋子”,净化福建省金融生态环境,助力福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
今年全省共判决洗钱罪案件24起
在持续推进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违法犯罪工作方面,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会同公安机关出台打击治理工作方案,今年1至8月,福建省月均涉诈账户数降幅为27.41%。同时,精准监测拦截电诈风险,截至8月末,共核验信息637万条,并会同公安机关建立警银协同“受害人转账预警”+“可疑人员开户劝阻”双重机制,通过现场或电话等方式劝阻潜在被害人1666名。截至8月末,省内银行机构根据公安部门指令,止付、冻结涉诈资金72.84万笔。
在推动形成对洗钱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方面,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和福建省公安厅牵头,共12家单位成立打击治理洗钱违法犯罪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全链条打击洗钱犯罪运行机制,2022年以来累计处理并移送可疑交易线索182条,侦查机关据此立案45起、破案24起。与此同时,推动落实“一案双查”机制,2022年以来,全省共判决洗钱罪案件24起,其中,“自洗钱”案件10起,判例总数是去年同期的2.7倍,初步形成严打高压态势。
在持续压缩地下钱庄生存空间方面,福建充分依托打击治理洗钱犯罪三年行动计划及常态化打击虚开骗税机制等,2022年以来,共破获骗取出口退税、跨境赌博等案件10起,地下钱庄案件6起。同时,通过对已破获的地下钱庄案件开展交易对手查处、涉案银行检查等方式,开展“以案倒查”工作,2022年以来,已自主深挖扩线发现10余条地下钱庄交易对手线索,正有序推进相关查处工作。
“征信修复、洗白”属虚假宣传
信用记录是不少市民关心的重点,如果信用报告出现不良信息该怎么办?
根据《征信业管理条例》规定,个人信用报告出现不良信息后,首先应立即足额偿还贷款,自贷款还清之日起5年后,这条不良信息会自动删除。当然,如果这笔贷款或信用卡资金一直没有还清,即使超过5年,这条不良信息也不会删除。
中国人民银行福州中心支行提醒广大群众,目前,市场上所谓的“征信修复”“征信洗白”“征信铲单”广告都属于虚假宣传。一些不法机构和个人利用公众对信用报告的重视和急于摆脱不良记录的心理,以非法牟利为目的,冒充专家、权威机构,打着“征信修复、洗白、铲单”“征信维权咨询、代理”等旗号承诺删除不良信息,在收集信息主体的个人信息并收取高额服务费后“跑路”,造成信息主体的信息泄露及经济损失。社会公众如遭遇“征信修复骗局”,可向人民银行等部门举报或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依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