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涓 梁展豪 唐明亮 通讯员 彭辉 文/图
时间的书页不断掀开,发展的命题日新月异。鼓楼作为省会核心城区,抢抓发展机遇,立足廊内标杆节点打造,加快推进科创走廊建设,形成“楼、圈、园、港、廊”协同发展格局,如今已取得了阶段性成效。背风而驰易以远,眼下,众多高质量项目在鼓楼区科创走廊内拔节生长、建设正酣。一幅开拓进取、加压奋进的图景正雄阔展开……
如今,先进、智能已然成为鼓楼的鲜明标签。2022年以来,鼓楼区新建载体面积11.6万㎡;新增高层次人才586人、高校毕业生2590人;新增科技小巨人企业28家,全区共122家,廊内87家;科技型中小企业295家,全区共427家,廊内295家;市级以上众创空间1家,全区共21家,廊内12家;市级以上行业技术创新中心5家,全区共20家,廊内8家。
创新驱动 加速由“势”转“能”
鼓楼区科创走廊北起福州软件园,沿工业路向南延伸至闽江学院老校区,以这条纵向贯通的通道为走廊主轴,建设南北跨度约5公里,向东西两侧延伸约2公里,总规划面积约10平方公里的科创走廊,呈“一轴两片多点”的空间格局。同时以软件、光电智能制造研发为主导产业方向,为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我们在人才链、创新链和产业链的配套上都享受到了科创走廊建设成果的福利。尤其是人才链的支持配套将加速推进公司软件技术创新研发进程,改变以往靠企业一己之力在全国抢夺人才的被动局面。”长威信息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长威科技”)有关负责人表示。
位于鼓楼区科创走廊软件园片区的软件龙头企业长威科技,专注于提供集软件研发、系统集成、运维服务和平台运营于一体的综合信息技术服务,先后获得10余项科技进步奖项及20余项行业协会、政府创新大赛奖项,同时还承建了闽政通APP、鼓楼智脑、福建省“一品一码”食品安全追溯平台等重点项目。长威科技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依托科创走廊平台,公司站在了更高的产业圈层,通过科创走廊政产学用金全链服务,不断注入高质量发展的元素,为公司可持续发展提供坚实保障。“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企业,长威科技的发展一直秉承着‘深耕福建,走向全国’的理念,未来带着我们创新的成果走出去,这是本土企业的荣耀,更是我们走出去的底气。”
在鼓楼区科创走廊里,长威科技仅是鼓楼正加速由“势”转“能”的一个缩影。瑞芯微、福昕、联迪等30多家国内细分行业领域的“单项冠军”,都正在福州软件园内助力打响“中国行业数字技术应用第一园”品牌。
走进位于鼓楼科创走廊怡山片区的福建汇川物联网技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汇川物联”),排列在大厅前的视频监控测量设备形成了一道亮眼的“风景线”,它的科技服务团队的成员们正在各自工位上忙碌着。
汇川物联作为专业提供远程非接触式可视化自动监控与测量综合解决方案的物联网创新服务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超百项,核心技术产品及成果先后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及三等奖等。近年还先后承担工信部工业互联网试点示范项目、住建部技术创新及示范项目、福建省科技重大专项、福建省数字经济发展专项等各类创新项目。
国家重点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连续三年入选福建省数字经济领域“独角兽”创新企业、福建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汇川物联的关键技术应用填补远程视频监控测量领域的空白,“我们将继续依托科创走廊的平台,向‘新’而行。”汇川物联有关负责人说。
抢占风口 布局未来“赛道”
唯有登高望远,方能抢占先机。锚定新的历史方位,鼓楼正在推进新赛道上,扬鞭奋蹄当好新赶考路上的“先行军”。推动科技创新成为“最美窗口”最亮眼的风景之一,鼓楼敢为人先。
为经济发展腾挪出更多发展空间——完成新能源科创中心一期载体正祥西江月主体建设,目前已引进落地国电风力、新瑞能源等新能源项目19个,投资总额297.64亿元,其中注册落地新能源科创中心企业5家,注册资本共13.57亿元;建成海丝中央法务区福州片区,吸纳520家机构入驻,服务覆盖24个省份、辐射17个国家和地区,已为360余家企业提供法律咨询及服务;建设工信部协同攻关中心。项目落地于软件园F区6号楼3层,搭建面向重点用户典型应用场景的关键软件线上线下协同攻关验证平台,形成关键软件产品行业领域内的典型推广案例,建立行业联盟。
为科创走廊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积极推动鸿蒙实验室完善开源生态,对接工信部下属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创办全国首个省级开源NGO组织“福建省开源数字技术研究院”。目前实验室已孵化出“红莓”开发板等开源鸿蒙相关产品;借助朱紫坊基金港融资对接平台,截至目前,基金港已落地共计88个项目,资金规模1097.81亿元;引进人工智能龙头企业,科大讯飞区域总部项目落户华润万象城,后续拟落地数字产业加速中心,促进资源引流转化,推进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建设走深走实。
为科创走廊营造良好创新氛围——举办数字中国创新大赛。积极承接数字峰会效应,在福州软件园举办数字中国创新大赛,吸纳多家知名基础软硬件厂商加盟,共建推动国产化数字生态纵深发展;深化与闽江学院、中科院物构所战略合作,共同推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对接平台建设,加强项目孵化落地。组建了科创走廊专家智库,有清华、上交等知名高校、省、市相关部门和重点企业共计32名专家入选智库名单。
下一步,鼓楼还将打造海洋经济科创高地。依托福州海洋研究院和闽江学院,统筹怡山片区科创走廊载体资源,重点推动海洋科创产业加速中心、海洋科创协同创新中心和海洋科技公共服务云平台“两中心、一平台”建设。
此外,还将建设人工智能产业加速中心。充分发挥核心城区前沿产业集聚、政策制度创新和应用场景开放等优势,推动人工智能核心技术创新应用。拓宽人工智能行业赛道,构建产业集聚高地和示范应用策源地。“鼓楼区还将继续充分激活各类科技创新资源,打造全要素发展、全链条支撑、全体系扶持的产业创新发展生态,不断提升内生动力,培育创新动能,提升城市品质,加快建设现代化国际城市‘最美窗口’。”鼓楼区委书记黄建新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