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2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除治互花米草 我省印发行动方案

到明年9月底,全省基本完成现有互花米草除治,新增的及时除治

海都讯(记者 陈江燕) 互花米草被列为全球最危险的100种外来入侵物种之一,影响近海生态环境和群众生产生活。为尽快消除互花米草危害,维护我省滨海湿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安全,打造美丽生态岸线景观,日前,省政府办公厅印发《福建省互花米草除治攻坚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对全省现有136620亩互花米草的除治、修复、提升及后期管护进行统筹安排,分区域、分年度开展除治攻坚行动。

行动方案提出,到2022年底,全省除治互花米草87612亩,占比64%,实现莆田、泉州、厦门、漳州及全省自然保护地内的互花米草基本得到除治。到2023年9月底,完成除治49008亩,占比36%,全省基本完成现有互花米草除治,新增的及时除治。2024年,除治后的滩涂基本得到科学修复(其中20%采取种植乡土植物进行生态修复)。

行动方案提出,要因地制宜选择科学的除治方法,依法依规开展除治工作,对成片分布的互花米草,鼓励采取刈(yì)割+旋耕、刈割+翻挖根部、深翻等方式进行除治;对零星分布或红树林内散生的互花米草,鼓励采取人工挖(拔)除。鼓励开展互花米草绿色防治技术、生物替代技术等方面的科技攻关、环境评估,并加强技术培训和现场指导。

同时,要对自然保护地、滩涂、航道港口码头港池水域等不同功能分区,提出不同的修复策略。根据潮间带基质特点,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滩则滩”的原则,确定除治后滩涂的修复方式。科学选择修复植物,对修复植物的选择提出指导意见,供各地参考。

此外,要根据沿海岸线的基质状况,对开展植被修复的除治区,合理进行景观配置,提升岸线生态系统稳定性和服务功能。指导各地以城乡毗邻海湾海滩为重点,对接乡村振兴、美丽海湾等建设规划,策划实施一批生态环境提升项目。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