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 胡婷婷) 扑通扑通扑通……今年6月,三明的叶女士(化名)如约到当地医院产检,做B超时发现,6个多月的胎宝宝心脏跳起“狂想曲”,心律失常半天,紧急转诊至福建省妇幼保健院。
入院后,产五科团队经过详细检查,发现妈妈并没有免疫系统疾病,宝宝也没有宫内感染及心脏结构异常等。但宝宝却持续发生室上性心动过速,心跳达到了250次/分以上,小心脏已经承受不起如此快速的跳动,出现了心脏衰竭的表现。
该怎么救?该院郑亮慧副主任医师告诉记者,因为病情极其罕见,福建省内对于此病例的治疗并没有先例。“当时,叶女士夫妻俩听完病情,内心十分伤痛,但非常坚定地表示不放弃,而且愿意服药治疗,这给了我们很大的信心。”
考虑胎儿心衰,经宫内给药风险较大,最后专家们决定采用“地高辛+胺碘酮经母体给药”的治疗方案,让宝宝狂跳的心“降速”。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福建省儿童医院心内科主任吉炜教授指导下,6月10日晚上,产五科团队开始给孕妈妈服药,并在用药期间进行严密心电监测,预防本来没有心律失常的妈妈因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而发生心脏病变的情况发生。服药5天后,彩超提示胎心律正常。于是产五科团队给叶女士办理出院,并叮嘱她继续服药,并及时随访。
但8月下旬一天晚上11点,治疗组成员徐霞副主任医师接到叶女士电话,原来她在家自测胎心大于200次/min,已持续近2小时。
考虑宝宝室上性心动过速再次发作,产五科医疗团队紧急待命,次日凌晨等叶女士到院,迅速评估病情后,为她实施了剖宫产手术。凌晨2点,宝宝顺利诞生,体重3030g,哭声洪亮,心律整齐,出生后在新生儿科接受了一系列评估,心脏、头颅、内分泌均正常。目前已顺利出院,后续将持续在省儿童医院心内科门诊随诊。
□延伸科普
胎儿心律失常发生率低
郑亮慧副主任医师介绍,胎儿心律失常发生率为1%~2%,其中室上性心动过速(SVT)是最常见的快速性心律失常,通常表现为胎心率220~260次/分,SVT伴水肿的胎儿死亡率高达50%以上。“目前,国内外尚无治疗SVT的对照性试验,有关资料均基于各个母胎医学中心对胎儿SVT进行个体化治疗成功后的总结与分享。”郑亮慧副主任医师介绍,此次胎儿SVT伴心衰成功救治,为福建首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