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影像 上一版   
下一篇

永泰父子三庄寨藏在山中待客寻

N海都记者 马俊杰 文/图

福建负山面海,人居环境不同,民居建筑也各具特色。福州永泰县的庄寨因其“庄”“寨”二字,体现了居防一体的功能,而有别于其他乡村建筑形式。

今年3月,在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World Monuments Fund,英文缩写为WMF)新发布的《2022世界建筑文物观察名录》中,列入了来自全球24个国家的25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遗产地,其中包括福州永泰县三处庄寨建筑——被当地人称为黄氏“父子三庄寨”的谷贻堂、绍安庄和积善堂。

今年国庆假期,这些隐藏在大山中的庄寨,成为游客们探寻人文景观、古建魅力的打卡点。

“省级文保”谷贻堂

始建于1860年

谷贻堂也称长万旧厝,系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位于永泰县霞拔乡锦安村长万自然村锦安溪左岸,距福州市区近两小时车程,由黄孟钢始建于1860年,占地面积1727平方米,建筑面积2650平方米,计有房间118间。

谷贻堂的整体建筑修筑在半山上,为土木结构,其主体建筑目前仍基本保存完好。

与其他大部分庄寨不同,谷贻堂的大门开在正面的一侧而非正中,屋脊多重,龙舌燕尾翘直刺天穹。

“全国文保”积善堂

始建于1905年

积善堂也称长万新厝,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由黄孟钢三子黄学猷始建于1905年,也在长万自然村,距离谷贻堂不远,位于锦安溪右岸,占地面积1610平方米,建筑面积3117平方米,计有房间99间。

整体建筑呈少有的八角形,因其历史发展轨迹清楚,建筑文化传承有序,特别是其内部木构件雕工繁复精美,是具有很高历史价值的山地大型民居。

“全国文保”绍安庄 始建于1890年

绍安庄在东洋乡周坑村,位于锦安溪下游,距谷贻堂、积善堂约有10分钟车程,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它由谷贻堂主人黄孟钢的大儿子黄学书始建于1890年,耗时十数年建成。

绍安庄背靠青山,左右两边山脉环抱。朝溪一侧,大型鹅卵石垒成五六米高的基墙。整座建筑顺着山势逐渐抬高,远远望去,雄壮伟岸,有永泰“小布达拉宫”之美誉。

相传绍安庄建造过程中资金不足,幸得父老乡亲资助,主人黄学书也过了几年相对拮据的日子。为此,他立下规矩,每年正月初一和十五,厝内各房都要煮食地瓜米,忆苦思甜,让子孙后代永远珍惜来之不易的好日子。

中国古民居“庄寨”

在中国传统古民居中,庄寨是个笼统的概念,多以“庄”“寨”“堂”“居”“堡”“厝”等命名。

在《辞海》中,“庄”是指村庄或建在山林田野间的住宅,亦可指庄园,包括古代皇室、官僚、地主等在乡下占据的大片土地及其建筑物。

而“寨”,一方面有防守用的栅栏的意思,另一方面指四面环围的驻军处、营垒、村庄,如《辞海》中有寨屋、寨落、寨子等词。

世界建筑文物观察项目

世界建筑文物保护基金会(World Monuments Fund,英文缩写为WMF),是世界上比较权威的保护世界建筑遗址和文化遗产的非营利私立国际组织,成立于1965年,总部位于纽约。

世界建筑文物观察(World Monuments Watch)是WMF的旗舰项目,呼吁全球关注世界各地因自然力量或社会、政治和经济变化影响而面临风险的文化遗产。

永泰规范古庄寨保护与开发

据了解,永泰庄寨出现的时间,可追溯至明代,清代进入建造的鼎盛时期。

据不完全统计,永泰庄寨现存较好的有152座,分布于永泰县境内的9个镇、12个乡。其中,积善堂、绍安庄、昇平庄、青石寨、中埔寨已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谷贻堂、荣寿庄、爱荆庄等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永泰县出台《永泰庄寨抢修资金的奖补办法》《永泰县农村民房使用权流转指导意见》等,成立国内首个“古村落古庄寨复兴司法保护基地”,规范古庄寨保护与开发,探索闲置农房合理利用方法。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