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今年6月发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显示,我国目前心血管病患者人数达3.3亿,其中高血压患者2.45亿。高血压是导致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有着“无形杀手”之称。近年来,我国高血压患者还有年轻化趋势,因此,其预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高血压到底有何危害?年轻人为什么也会患上这种“老年病”?要如何预防?今天(10月8日),是第25个全国高血压日,一起来关注高血压的防治。
为什么说高血压是“无形杀手”
“高血压患者大多数都没有明显的症状,仅仅在测量血压或者发生心、脑、肾等并发症时才会被发现。”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庄伟介绍,高血压的主要危害器官是心、脑、肾和血管等。在早期,这些器官可能没有明显病变,长期的高血压会导致这些重要器官的病变。“然而,这时还不一定有不舒服的表现。因此,高血压被称为‘无形的杀手’。”
如何判断自己是高血压呢?
由于血压值是波动的,高血压和正常血压并无明确的划分界限,其标准是根据临床及流行病学资料规定。目前,我国将高血压定义为未使用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三次以上诊室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不良生活方式 让高血压增多
庄伟介绍,不良生活方式是导致我国人群高血压患病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不良生活方式主要指高盐饮食、摄入过多脂肪及垃圾食品、过量饮酒、菜果摄入少、体力活动不足等。因此,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服用降压药,是治疗高血压的主要方法。健康的生活方式是基础,应长期坚持,包括合理膳食、营养均衡,特别是要控制盐的摄入(每人每日食盐摄入小于5克),要戒烟限酒,还要坚持运动、控制体重,保证高质量睡眠等等,才能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
早发现早干预 可减少并发症
高血压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它往往伴随着中风、心脏病、肾脏病等。特别是中青年患者刚患上高血压时,大多是单纯血压升高,不伴有动脉硬化,也不伴有心、脑、肾、眼的问题,如果治疗及时、定期复诊,血压控制良好,可以保持比较好的状态。血压升高持续时间越久,对靶器官的损害越大,有时即使血压下来了,但动脉硬化依然在悄悄持续进行,等到出现冠心病、中风等,已经不再是单纯的高血压的问题了。
如何做到“血压知晓,降压达标”?专家建议定时监测、谨遵医嘱。即,四十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半年测一次血压;有高血压家族病史、超重肥胖、吸烟饮酒、脑力劳动长期精神紧张、作息不规律人群,应提高测量血压频率。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要及时就医,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如果能耐受的,最好控制在130/80mmHg;75岁以上的,血压可以放宽到150/90mmHg。如果合并有冠心病、糖尿病、心衰、肾病等,目标血压一般是130/80mmH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