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 林宝珍) 小米(化名)是一名超早早产儿,出生时孕周只有27+1周,体重仅1080克。由于发育不良,其不仅有多种新生儿疾病,同时还发现双眼视网膜病变,如不尽快治疗,将面临双眼失明的风险!
据介绍,作为超早早产儿,小米还有吸氧史,且患有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肺炎等诸多疾病,这些都为精准进行眼科手术治疗增加了难度。
在医院麻醉科、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手术室等多科室支持协助下,省立医院眼科学科带头人饶惠英主任医师及其团队,为小米成功进行了“双眼玻璃体腔抗VEGF注药术”。手术顺利,术后一周首次复查眼底,患儿的双眼视网膜新生血管减退,视网膜病变得到控制。
□小贴士
这些早产儿应重视眼底筛查
省立医院眼科饶惠英主任医师介绍,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是小儿致盲的主要眼病。由于早产史、低出生体重史,视网膜发育未成熟,多种因素下视网膜血管异常增生、收缩、出血,进一步引发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可能导致失明等一系列严重后果。一般早产儿胎龄越短,出生体重越低,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越高。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要早发现、早干预,早期可以激光和药物注射治疗,晚期(4—5期)则需要手术治疗。但不少患儿发现时已属于中晚期,即使手术,复明的希望也很小。”饶惠英主任医师提醒,要重视对早产儿眼底的常规筛查,出生体重<2000g,或胎龄<37周,有吸氧史的早产儿是发病的高危人群,都应列为筛查对象。患有严重疾病或有明确较长时间吸氧史,儿科医师认为比较高危的患者,筛查范围可适当扩大。此外,常规发现的眼部有异常的新生儿,也可进行新生儿眼底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