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晚晴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老司机“一心三用”玩转“伞技”

吉晋贞表演“一心三用”

N海都记者 毛朝青

实习生 吴芳婷 兰瑾 文/图

皮球、圈圈、铁碗、帽子……吉晋贞的油纸伞上,各种道具被她玩转得花式“转圈”。

今年64岁的吉晋贞祖籍山西,不过她出生、成长、工作和生活都在福州,福州于她而言就是第二故乡。吉晋贞退休前是一名小客车司机,退休后,她偶然间发现了“伞技”这项特别的表演技术,从此便爱上了它。近日,记者来到西湖公园,听听吉晋贞和“伞技”的那些故事。

从练习到上台 足足花了两年时间

“从50岁退休后就开始学,已经表演十来年了。”吉晋贞告诉记者,伞技是发源于福建建瓯的一种古老的地方传统民俗艺术,简单地说,就是把不同的道具放在伞面上,让他们在旋转的伞上飞转。而吉晋贞与伞技结缘是由于她的朋友,“看到朋友在玩,球在伞上转动着却不会掉落,我一下子就被吸引了”。吉晋贞说,“伞技”不仅有趣,还能锻炼身体,一举两得。

从练习到上台,吉晋贞花了足足两年的时间。“一开始我每天至少练习两个小时,当时把球放在伞上就掉,一直掉一直捡,一直捡一直掉,每次练习时捡球都要捡上千次。”吉晋贞笑着说,虽然刚开始练得腰酸背痛,但是自己从没有想过要放弃。“大家在一起练习,聊聊天交新朋友,充实了我的退休生活,怎么会舍得放弃呢?”

不断开发新玩法 还经常参加达人赛

如今,不仅球能稳稳地停留在吉晋贞的伞上,就连圈圈、铁碗、帽子等各种道具都能在吉晋贞的油纸伞上花式“转圈”。“现在我会的伞技大概有七八种,基本上圆的东西都可以转。”吉晋贞说,之所以选择圆的东西,主要是因为圆的物品受力相对均匀,不过现在随着技术不断熟练,她也在慢慢尝试新的玩法,比如“一心三用”。说着,吉晋贞就表演起了“一心三用”,她把呼啦圈放在腰部,右手拿着油纸伞,左手拿着一块手绢,三个项目同时进行,吸引了不少路过的市民驻足观看,大家掌声连连。吉晋贞告诉记者,自己学习这个“一心三用”,花费了半年的时间,“特别难控制,要保证呼啦圈不会掉,还要稳住手上的动作”。

吉晋贞还是福州金瓯伞技队的成员,只要收到邀请,他们团队就会到福州各个地方表演,也会参加有关的比赛。“上周我们还在三坊七巷参加福州市文化馆组织的街头艺术达人比赛。”吉晋贞告诉记者,他们团队的成员都是“伞技”表演的资深玩家,经常会在各个公园给市民演出。“大家喜欢,就是我们最大的幸福。”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