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社区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驱散心中“阴霾” 守护青少年成长

福州仓山区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30年来接待省内外求助者近20万人次,帮助许多青少年回归正常生活

N海都记者 包华

实习生 兰瑾

“这里闹中取静,到访的人心情都会放松许多。”在福州烟台山公园附近,有一座两层小楼,这里是仓山区青少年心理咨询中心,1992年由仓山区关工委创办,是我省第一家公益心理咨询机构。

30年来,福州多所高校的心理专业教师及社会爱心人士,来到该中心做志愿者,用专业和爱心,接待了省内外求助者近20万人次。其中200多名有过轻生念头的青少年,在志愿者的帮助下,回到正常的成长轨道,重新燃起对生命的希望。

打败“情绪怪兽” 心理辅导老师各有妙招

“我曾遇到一名孩子,我发现其手臂上有多处伤痕,不愿和别人交流。”该中心主任、仓山区教育局原副局长王碧琴告诉记者,咨询中心的林琳老师把这个孩子带到沙盘室时,里面各种可爱的人偶、精致的布景玩具立即吸引了孩子。慢慢地,孩子放下了戒备,自己拿起各种物件在沙盘上摆弄起来。

一直沉默的孩子在老师的引导下,打开心扉,坦言自己在父母分居之后的心烦意乱。抱着林琳老师大哭一场后,孩子在开导下逐渐恢复了对生活的信心,找到了成长的方向。

今年4月,咨询中心的陈坚老师接到一位安徽家长的求助,说孩子的成绩从年段第四下滑到第二十名,这个打击让他产生了厌学情绪,不得不休学在家两个月,被医生诊断为中度抑郁。但是孩子非常抗拒医生,所有的药都不吃。

后来这位家长经福州亲戚的介绍,不远千里带着孩子来到咨询中心。“这个‘迷宫’你想挑战一下吗?”“这个‘不倒翁’你可以打打它。”陈坚老师带着孩子参观宣泄室、音乐治疗室,发现他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于是慢慢打开了突破口。经过两次的心理辅导后,孩子开始愿意和家人一起讨论未来的专业。陈坚老师又通过五周的交流,让孩子顺利回到学校参加高考,最终他顺利考入当地一所知名学府。

“你们能赶紧来吗?……”几年前,咨询中心接到一个电话,里头传来学校老师焦急的声音。一名学生突然用刀划开手臂,血流不止,吓坏了全班同学,老师希望心理咨询中心能够马上派专家去学校,为学生做心理危机干预。

咨询中心黄晓夏老师很快到达该校,通过一系列的团队游戏与互动环节,让学生感受到爱和支持。活动最后,那名自残的学生主动冲上前拥抱了自己的老师。“那一刻在场的人都为之动容,孩子们知道了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们身后始终站着关心爱护他们的人。”

建立“家长学校” 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

“每次接到热线电话,我心里都会‘咯噔’一下,默念孩子不要身处险境。”王碧琴感慨道。今年5月,她曾接到一个想要轻生的孩子打来的电话,“说自己当时已经从河堤上跳下去了,陷在河边的淤泥里。”

王碧琴耐心倾听孩子的诉说,得知孩子来自重组家庭,其父亲迫于一些现实原因,让其转到一所寄宿学校。孩子抗争无果,想到了轻生。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沟通,孩子终于说出了自己的位置,成功获救,并回到了原来的学校。

王碧琴表示,很多孩子心理问题的产生,都与不当的家庭教育方式有关。今年5月她曾接到一位家长的求助,称自己的孩子离家出走,联系不上。“女儿和同班的一个男生来往比较密切,家长就怀疑孩子早恋,严厉地说教了一番。”

在咨询师的指导下,家长发出的信息终于得到了孩子的回应。经过面询,家长学会了用同理心、共情技术回应孩子,孩子也愿意袒露心声,亲子关系才逐步缓和。

记者还了解到,为让家长们足不出户学到家庭教育的相关知识,将青少年心理问题化解在萌芽状态,福州市关工委、市教育局和市妇联联合创办了“福州市网络家长学校”,充分依托福州市教育局数字青少年宫、福州市网络家长学校公众号等云端打造家长学习、成长的互动平台,每周三定期上线课程,家长只需一部手机就可随时随地免费收听收看家庭教育相关知识。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