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谈天说地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榕城秋意浓 最是桂花香

闽江公园里丹桂芬芳,吸引不少游客驻足闻香

N海都记者 罗丹凌 包华 文/图

综合扬子晚报 中国国家地理

金秋时节,炎热的气息散去,福州的桂花终于在秋日的凉爽中绽放。

在闽江公园、花海公园以及乌龙江公园内,那一簇簇或橘红或金黄或银白的小花,缀满枝头,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沐浴秋阳怒放,散发着阵阵幽香,吸引了不少游人。

作为福州不少公园的“当家花旦”,往年桂花通常在9月下旬或10月上旬开放。今年桂花为何姗姗来迟?桂花沁人心脾的香气背后,又有哪些“气候密码”?今天的《谈天说地》就来聊聊桂花那些事。

今年香气更加馥郁

背后有“气候密码”

据园林专家介绍,今年夏季福州天气炎热,迟迟不降的高温,让桂花在10月下旬冷空气到来之时才得以绽放。不过,“因祸得福”的是,高温让桂花树内的含水量更低,今年的桂花香气更加馥郁。

据介绍,桂花花期的早晚和当年秋季的气候条件有关。若气温下降快,间有阴雨天气,则开花较早。那么,桂花生长适宜的气象指标有哪些?

首先看温度: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5℃~28℃;第二看湿度:年平均湿度在75%~85%;第三看水分:幼龄和成年树开花需水分较多;第四看光照:每天6~8小时为宜,充足光照有利于生长和花芽形成。

桂花最美“四姐妹”

这样辨别

据资料显示,桂花为木犀科常绿灌木或小乔木,质坚皮薄,叶长椭圆形面端尖,对生,经冬不凋。花生叶腑间,花冠合瓣四裂,形小。桂花的园艺品种繁多,最具代表性的有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

上述的几种桂花有何区别?园林专家表示,金桂的花朵呈金黄色,香气最为浓郁,秋季开花。银桂的花朵则是淡黄色的,香气较淡,也是秋季开花。四季桂则一年四季都会开花,花朵呈白色或淡黄色,香味较淡。在四种桂花中,丹桂的“身价”最高,它的花朵为橙黄或橙红,很美,但香味较淡,秋季开花。

冷知识

桂花的名字

其实与花无关

桂花的正式名为“木犀”,亦写作“木樨”。桂花的名字与花无关,而是源于树木的纹理。南宋学者范成大认为,寻常树木内心只有一条纵向纹理,而桂树有两条,形状与古代祭祀用的玉圭相似,故得名“桂”;又因其木质纹理如犀角,遂称之“木犀”。

我们常常见到桂花树满树是花,但花谢后并不结籽(果实)。不结籽的桂花树只开雄花,俗称公树。按理讲,有公树就该有母树,但桂花只有开雌雄同体两性花的树才能结籽。能结籽的桂花树,有人称它为母树,但严格意义上来说,称两性树更合适。

史话

古人眼里的“月中神树”

我国是世界上最早栽培和应用桂花的国家,有25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在传说中,馨香四溢的桂花树伐之不倒,是月宫的神树。因此,桂花香也被文人墨客形容为“天香”。

桂花是科举及第的象征

桂花在中国十大名花中排名第九,因其具有标志性的香气为人喜爱,到了开花的季节可谓“独占三秋压众芳”,明末清初的文人李渔称赞桂花是“月中之树,天上之香”。

虽说桂花香味浓郁,但在一些文人墨客眼中这并非招摇,反而以生长于深山的桂树代指隐士。早在西汉,淮南王刘安嘱门客作《招隐士》之歌,“桂树丛生兮山之幽”便是描述贤良才俊追慕桂枝芬芳的幽静处。

而“折桂”之说,比科举制度更为久远。《晋书·郤诜传》中记载,晋武帝在东堂集合百官,为出任雍州刺史的郤诜(xì shēn)送行,晋武帝问郤诜自以为如何,郤诜答曰“臣鉴贤良对策,为天下第一,犹桂林之一枝,昆山之片玉”。

此后,便开始用“广寒宫中一枝桂”、“昆仑山上一片玉”来代指人才。“蟾宫折桂”在科举制度形成之后,成为考中进士的代名词,桂花成为科举及第的象征:状元是红(丹桂)、榜眼为黄(金桂)、探花为白(银桂)。

“摘得桂冠”的“桂”并非桂花

那么,我们常说的“摘得桂冠”的“桂”也是桂花吗?并不是!桂冠的“桂”和折桂的“桂”不是同一种植物,桂花属于木犀科,香味主要集中在花上;而古希腊人编制“桂冠”用的则是樟科月桂属的月桂,其叶子和果实富含芳香油,原产地在地中海一带。

在古希腊,人们将月桂枝条编成华冠,以示荣耀与尊崇,戴在英雄等受人拥戴之人头上,这便是“桂冠”一词的来历。

古人钟爱这些桂花美食

当然,桂花除了香,还有不少用处,制成香甜可口的美食便是其中之一。

在春秋战国时期,古人就已经开始饮用桂花酒,又称“桂花酿”、“桂浆”。比如屈原《九歌》中写道:“援北斗兮酌桂浆”;《汉书·礼乐志》说:“尊桂酒,宾八乡”,用桂花酒来招待八方之神。

因有着“蟾宫折桂,金榜题名”的寓意,“桂花糕”又叫“广寒糕”。南宋石狮籍美食家林洪的《山家清供》中,就留下了“广寒糕”的美食菜谱——“采桂英去青蒂,洒以甘草水,和米舂粉炊作糕。”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