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六旬依姆 频繁出现“失忆”“断片”

医生分析,或与其长期高血压、糖尿病未及时治疗,导致脑动脉硬化、血栓栓塞等有关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我怎么在这里?我现在在做什么?我这是怎么了?”连江的刘依姆近两年来频频上演这种电视剧里才有的“失忆”“断片”的情节。

日前,她前往医院做了全面检查才得知,频繁“失忆”并不是中了“邪”,而是长期高血压、高血糖导致脑动脉硬化、狭窄、血栓栓塞而造成的神经功能障碍。

对此,医生也提醒中老年朋友们,要想记忆力保持得好,不“老年痴呆”,出现高血压、糖尿病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遵照医生建议进行治疗随访。

六旬依姆突然“失忆”过后又恢复

今年66岁的刘依姆是连江县的一名普通家庭妇女,五年前在社区体检时发现血压、血糖明显增高,医生建议她调整饮食、正规服药治疗。但她自恃平时身体状况好,也没有什么特殊不适,就没把医生的建议当回事,只是在血压很高时才会吃降压药,没有定期复查血压血糖,更不愿意去医院就诊。

两年前的一天,刘依姆在家做家务时突然失忆。当时,她一下子不知道自己在哪里,也不知道自己在做什么。儿子发现她表情茫然、呆若木鸡,问她话,要么一问三不知,要么答非所问,还总是重复问一个问题,并不停扫地、反复翻箱倒柜整理衣物。家人要带她去医院,却怎么都不肯。直到四个多小时后,她才逐渐恢复正常,但她无法回忆过去几小时内发生的事情。

那以后,刘依姆每隔几个月或半年都有类似发作,但因为每次能都恢复“正常”,所以她还是不予重视。今年以来发作次数更频繁,几乎一两个月就有一次,发作时间也逐渐延长。亲戚朋友不知道她中了什么“邪”,到处做迷信,推荐了很多偏方和草药,她也到当地的诊所和医院就诊,打针输液也没能控制病情发展。

“断片”或与脑动脉硬化狭窄有关

一周前,刘依姆再一次“失忆”后,经人介绍,前往福建省级机关医院记忆障碍门诊就诊。接诊的林细康主任医师替刘依姆检查后发现,血压达到170/95mmHg,记忆力、定向力及计算力均有减退;进一步血液检查提示血糖、血脂明显增高,神经心理测验证实有轻度认知功能减退,颅脑磁共振扫描也提示有多发腔隙性脑梗死。

“结合患者的情况及相关检查,考虑为‘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林细康主任医师介绍,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是指病人短期内突然失去记忆、不能接受新的信息,但保留远期记忆,常在24小时之内自行缓解的一种综合征。也是一种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通常好发于50~70岁的中老年人,患者发作过后,记忆可恢复,唯独对发作期间的经历不能回忆,形成一个所谓的“记忆空洞”。

刘依姆为何会出现短暂性全面性遗忘症?医生分析,可能与她长期高血压、糖尿病没有及时治疗干预,导致脑动脉硬化、狭窄、血栓栓塞有关。随即,医生对刘依姆和家人进行了健康宣教,为她制定了降血压、降血糖、改善认知功能、预防脑卒中等治疗方案,并叮嘱一定要注意监测血压血糖、定期复诊。

□小贴士

如何预防记忆力衰退?

●健康饮食 人处于低血糖状态时,记忆力会受到很大影响。健康合理的饮食是增强记忆力的重要条件。

●保证充足的睡眠 充足的睡眠可以使大脑有时间去编码记忆、存储记忆。一般来说,成年人每天需要7~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勤动脑 老年人平时应适当多看一些新闻、电视、电影,经常打牌、下棋、多听音乐,可以使脑细胞处于兴奋状态,从而减缓记忆衰退。读书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和保护记忆的有效方法。每天做一些填字游戏、视频游戏,也能帮助大脑健康。

●积极参加社会活动 平时应争取各种可能的机会,与爱人、亲人、朋友或者其他人多交流。研究表明,如果老人退休以后,再去做一些兼职工作,或者经常参加社会公益活动,有助于保持大脑良好的状态。

●管理慢病 如果你存在高血压、高胆固醇、糖尿病、肥胖等慢性疾病,或有焦虑抑郁等健康问题,一定要及时到医院就诊,并建议进行治疗随访。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