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花巷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又见芳亭桂花雨

安溪县虎邱镇芳亭村100多棵百年金桂“姗姗”迎来全盛期

打桂花在芳亭村是个古老的习俗

花农精挑细选桂花

芳亭村的桂花多为金桂

N海都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文/图

“莫羡三春桃与李,桂花成实向秋荣。”因为今年秋季长时间的“小阳春”天气,泉州市安溪县虎邱镇芳亭村100多棵百年金桂的花期一延再延。本该在寒露前后开打的桂花,直到霜降前几天才迎来了全盛期。

据了解,芳亭村全村的桂花树多达4000余棵,芳亭也因此落得“华东第一桂花村”的美称。近日,记者赶早进山体验了一次芳亭桂花雨。

凌晨时分 竹竿阵里花雨落

在一阵阵桂花香气的指引下,记者被精准“导航”到了村里的百年桂花园中。只见水桶般粗壮的桂花树上,密密麻麻开满了金黄的花,似满天星又如黄金伞。

天刚蒙蒙亮,花农们就已经摆开架势,用于接住桂花的巨大的白色幕布,已在桂花树下铺开,负责敲打桂花的男人有的站在树下,有的爬上了树冠,女人们则拉提着幕布的各个角,生怕落下的桂花从她们手中的幕布中溜走。在一阵阵噼里啪啦的竹竿敲打声中,百年桂花树下便飘起黄金雨,满山溢着桂花香。

据说在丰花的年份,一棵百年老树可以打下百余斤桂花。当然,打桂花也是大有讲究的。拥有20多棵百年桂花树的村民陈水田告诉记者,虎邱芳亭的桂花品种是金桂,每年只开一季,一般在寒气骤来的寒露节气前后盛开。金桂的花期很短,只有7~10天。最好的打花节点则在桂花全盛后的两天左右,而且最好在凌晨时分,据说,此时“露水还停留在桂花上,这是一天中桂花最脆嫩的时刻”。

花农巧手留桂香 入茶入食入药更入心

很多人疑惑,这打落的桂花最后都去了哪里?在来到芳亭之前,很多人不知道,其实桂花浑身都是宝。

游客安妮是一名老师,很长一段时间,她对桂花的印象一直停留在唐诗宋词的意境里,潜意识里觉得桂花树是并不高大的灌木丛。直到邂逅了芳亭这片百年桂花树,见识了这参天古树,她才惊觉,原来辛弃疾《清平乐·谢叔良惠木犀》中那“怕是秋天风露,染教世界都香”的桂花树,竟然可以如此伟岸,朵朵桂花香里隐藏着那么多的人间烟火气。

因为有了花农们的巧手,你便不必惋惜桂花短暂的花期。桂花糕、桂花蜜、桂花茶、桂花酿、桂花露,甚至是桂花香囊……花农们用种种方式,延续桂花的所有美好。最令人难忘的当属桂花茶,鲜花与烘焙好的上等铁观音熟茶拼配,经历10多个小时的发酵,再度烘焙后,一杯上好的桂花茶能让人唇齿留香,流连忘返。

除此之外,桂花还有极好的药用价值。在安溪中医世家、知名中医师张锦彬看来,桂花是治疗秋季寒咳的良药。来点性温的桂花泡水饮服,化痰又止咳,还有疏肝散寒气的作用。

先有桂花后有村

村名有个美好的传说

芳亭村党委书记陈水泉告诉记者,村里百年以上的桂花树有168棵,全村的桂花树多达4000余棵,芳亭也因此落得“华东第一桂花村”的美称。与每一个古老的村落一样,芳亭村的由来也有着自己的故事。

“芳亭村是先有桂花再有村。”村主任陈培松说,相传村中陈氏开祖陈应垓(gāi)祖籍漳州南院,当年应父亲之托到清溪(旧时安溪称清溪)寻找其兄,路过虎邱的虎崆洞时天色已晚,便在洞中过夜,次日清晨被阵阵花香扑醒的他,发现周遭满山遍野都是盛开的金桂。于是陈应垓在此定居,并在桂花树遍布的山涧建亭子曰芳亭,供路人休憩,芳亭村因此得名。

传说无法考证,但桂花树却一年一年长了起来,打桂花的习俗也一辈一辈传了下来。特别是出门在外的芳亭人,如今打桂花也早已经不仅仅是能为家里贴补一点费用,更多的是一份乡愁。就像村民陈水田,虽然早已经举家搬往泉州市区,但每年花季,一家子都会呼朋唤友回乡,一起体验打桂花的乐趣。

□知多一点

桂花的名字 其实与花无关

桂花是木犀属众多树种的统称,正式名为“木犀”,亦写作“木樨”。桂花的名字其实与花无关,而是源于树木的纹理。南宋学者范成大认为,寻常树木内心只有一条纵向纹理,而桂树有两条,形状与古代祭祀用的玉圭相似,故得名“桂”;又因其木质纹理如犀角,遂称之“木犀”。

桂花品类繁多,但大致可分为金桂、银桂、丹桂、四季桂等四种。

金桂开金黄色的花,香气最为浓郁;银桂的花色为淡黄色,香气较金桂淡;丹桂是四种桂花中“身价”最高的,花为橙黄或橙红,很美,但香味较淡。以上三种桂花,一年只在秋季开一季。我们在景区或园林中所见的一般为四季桂,一年四季都会开花,花朵呈白色或淡黄色,香味较淡。而入药、入茶、入食的只有金桂和银桂。芳亭村的桂花大多为金桂。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