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社会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你的身份可能被冒用了!

警方提醒:赶紧自查

N人民日报 新华网 深圳公安

接到推销电话后,你是不是直接挂断不管?收到催债短信后,你是不是当垃圾短信直接删除?……且慢,别不当一回事,这很有可能是你的个人信息泄露了!

三个真实案例

1.身份被冒用,成为200多家公司法人

2020年的一天,从未经商的小王发现,自己成了200多家企业的“法定代表人”,但他对此毫不知情。

后果:一旦“被法人”的公司存在购买、出售假发票等情形,该公司法人代表可能被纳入征信黑名单、限制消费。

2.身份被冒用,多名学生被任职

某工业大学多名学生反映在官方渠道查询到自己纳税记录异常,明明自己人还在学校上着学,却有记录显示自己在上班。

后果:新《个人所得税法》实施之后,父母可以申报子女教育、子女继续教育等专项附加扣除。但是如果遇到被任职的情况,其父母可能无法申报专项附加扣除。

3.身份被冒用,莫名背上贷款

2018年8月,河南郑先生发现自己莫名欠债26万。而起因在于其2013年4月丢失一张身份证。

后果:莫名负债后除了需要承担还款责任外,还要对该贷款的逾期记录负责,恐无法正常申请贷款,若是买房买车需要贷款那麻烦可就大了。

六大平台自查

除了被法人、被任职、被贷款这3种情况外,还有人碰到微信、支付宝账号被盗用等情况,不仅遭受经济损失,还可能影响正常生活,那么问题来了,我们怎么知道自己的身份信息有没有被冒用呢?

1查你的身份信息有没有被别人用来注册公司

在微信搜索“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再点右下角“其他应用”—“投资任职情况查询”,就可以查询到你的情况了。

2查你的身份信息有没有被冒用入职公司

下载“个人所得税”APP,点开“个人中心”—“任职受雇信息”,就能看到你到底有多少入职公司以及有没有“被入职”的情况。

如果有,点击“申诉”,赶紧把它取消了!

3查你的身份信息有没有被拿去网贷

进入“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官网”个人信用信息服务平台(pbccrc.org.cn)—“个人征信查询系统”。

第一次来的记得点击右上角先“注册”,注册时如果出现“目前系统尚未收录您的个人信息,无法进行注册”的提示,说明你从来没有参与过信用贷款、办过信用年卡或其他贷款服务。那就可以不用看了,没啥毛病。

能注册登录的人,进去看看“个人信用报告”,就能看到你到底有多少信用卡、贷了多少款,有没有为别人担保贷款等信息。

4查你的名下绑定了多少微信支付账户

打开微信,依次点击“支付”—“钱包”—“帮助中心”,进入支付中心后,再点击“实名问题”—“查询名下账户”。

进行身份验证后,就能查到自己名下绑了多少微信支付账户,有不想绑定支付的,点击“清除”可以冻结账户。

5查你的名下绑定了多少支付宝账户

在支付宝APP搜索“我的客服”—“查询名下账户”,进行刷脸验证后,在查询结果中就能看到自己名下的支付宝账号,如果有的账号你已不再需要,可以点击右上角的“管理”进行销户。

6查你的名下办了多少张手机卡

打开微信,搜索“国务院客户端”小程序,在便民服务中点击“更多”,搜索“电话卡”,选中“电话卡一证通查”,按要求填入相关信息,就可以查到你到底办了多少张电话卡。稍后,查询结果将会通过短信通知你。

“预防六招”请收好

信息安全问题已经成为你我关注的焦点之一,预防个人信息被人冒用,需要我们在生活中提高警惕,以下6招请收好!

聊天晒照要谨慎:在公共社交平台上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朋友圈、微博晒照片,一定要谨慎。

少注册多改密码:不在不正规或不可靠的网站、APP上注册真实姓名等信息,定期修改常用软件的密码。

不该填的不填:一般情况下,填写简历、登记、调查等要先核实对方或网站的身份和资质,只提供必要的信息,不要过于详细填写本人具体信息。

别小看身份证复印件:复印件不用的或作废的要处理好,不能随意丢弃,复印件上要标明用途。

撕碎、涂黑+保管:快递收货单等无用的单据可以直接碎掉,或将姓名、电话、地址等个人信息涂黑再丢弃,有用的单据妥善保存,切勿乱丢乱放!

使用公共电脑公共网络要谨慎:在不安全的公共网络环境里不处理个人敏感信息,不使用U盘等存储交互个人信息。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