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11月13日凌晨,南平市民高先生(化名)因突发疾病被判定为脑死亡,家属在悲痛中作出捐献其心脏、肝脏、肺、肾脏和角膜等全部可捐器官的决定,以挽救他人。
当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多科室近百位医务人员经过长达13个小时的“鏖战”,顺利完成高先生的器官捐献及其后的心、肺、肝及双肾5台大器官移植手术。目前,5名移植患者状态良好,部分患者已离开ICU,转回病房。
据悉,如此多台大器官手术在同一家医院同一天同步进行,在福建省属于首次。
另据介绍,今年7月,福建医大协和医院新增肝脏、肾脏移植手术资质,成为福建省唯一一家具备心、肝、肺、肾移植手术资质的医院。
无私捐献 男子突发疾病“脑死亡” 捐献全部可捐器官
据介绍,11月13日凌晨,年近50岁的高先生因突发疾病被判定为脑死亡。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联合OPO(人体器官获取组织)协调员席涛、潘欣露,与当地医院重症林永兴主任团队紧密协作,协调权威的脑死亡判定团队第一时间严谨地完成脑死亡判定,专业耐心地与家属沟通。
当家属知晓器官捐献将挽救好几个无助的家庭时,在悲痛中签署了捐献同意书,捐献患者心、肝、肺、肾和角膜等全部可捐器官。“这也许是他一生中做得最伟大的一件事!”家属说道。
“器官捐献是一项奉献人间大爱、挽救他人生命、服务医学发展、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崇高事业。”福建医大协和医院联合OPO协调员席涛介绍,因为器官的转运和保存,有着极其严格的要求,为了保证捐赠的器官能够真正起到作用,器官在获取前、获取中、获取后都须保证各环节的无缝衔接。“所以,器官捐献工作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是和时间的赛跑。”
生命接力
百名医务人员鏖战13小时
同步为5名患者移植器官
当天,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多科室近百位医务人员经过长达13个小时的鏖战,顺利完成高先生的器官捐献及其后的心、肺、肝及双肾5台大器官移植手术。
38岁的肝移植患者李女士(化名)不幸确诊原发性胆汁型肝硬化,通过肝移植手术更换健康的肝脏是她唯一的希望。
吕先生(化名)与李先生(化名)均为尿毒症患者,长期接受血液透析治疗,每日还需要服用大量的药物来维持生命。他们期盼肾移植手术摆脱病痛的折磨。
三位患者求诊福建医大协和医院器官移植中心,蔡金贞主任接诊后,通过细致的检查评估,确定肝肾移植手术指征并登记等待供肝、供肾,同时为三位患者量身制定肝移植、肾移植手术方案。
11月13日,蔡金贞主任团队及移植中心的10余名医生,顺利为李女士完成肝移植手术。同时,吕先生与李先生的肾移植手术也顺利完成。
58岁的陈先生(化名),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II型呼吸衰竭,已到无法脱氧的严重地步。移植团队对陈先生病情充分评估及全院多学科会诊及伦理讨论后,决定为其行肺移植手术。
13日上午,陈椿副院长、郑斌主任医师与医院特聘教授陈静瑜教授,共同为陈先生完成了双侧病肺的切除及供肺移植手术。术后,移植的肺功能良好。
61岁的赵先生(化名)患有终末期缺血性心肌病,曾多次做冠脉支架,仍反复心衰,他的心脏已是正常人的10倍大,“超级心脏”让他不堪重负,心脏移植是他唯一的生存希望。
13日上午,在心外科手术室里,黄雪珊主任团队成功为赵先生进行了心脏移植手术。一小时后,供心在赵先生体内复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