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黄晓燕
通讯员 余龙娥 傅健 文/图
“霜风呼呼地吹着,月光明明地照着。我和一株顶高的树并排立着,却没有靠着。”近日,菲律宾侨中学院中三丙班的学生们隔着屏幕,朗读着沈尹默的《月夜》,开始新一周的华语网课,为他们授课的是泉州市培元中学语文老师陈锦霞。
受疫情影响,海外华文教育面临不少困难。去年,国侨办启动“网上外派教师”试点项目,通过福建省侨办联系菲律宾华教中心,向菲律宾部分华校派出华语网课教师。今年,泉州市培元中学参与此项目,积极筹备,遴选三位优秀教师李慧芳、陈锦霞、吴凯路承担了最重的教学任务,结合菲方学生特点和在线课程的特殊性,做足了准备。今年7月,三位老师正式开始了华语网课教学。
挑战双城教学
培元教师助力海外华语传播
“当了华语网课老师,终于明白了什么叫分秒必争。”陈锦霞告诉记者,老师们除了承担每天下午三节课的华语网课,还担任菲方华语班主任和初三语文备课组组长。中午12点放学后,匆匆吃过午饭,一路奔跑赶下午1点的华语网课,已经成为老师们的日常。
虽然菲方中文教材与中国同步,但学生的中文水平参差不齐。因此,对于老师们而言,教学工作是双倍的。除了教案、课件、试卷、作业、家长会,老师们还积极参与菲律宾校方线上活动,指导菲方学生参加比赛。
即便如此忙碌,每节课上,老师们还是打起十二分精神,保持最佳的教学状态。
课堂上,老师通过摄像头随时关注学生的状态,适当降低难度,提醒他们做好笔记。
“大家都听懂了吗?”这成为三位老师课上的口头禅。隔着屏幕,菲方学生们也感受到了她们的热情,积极参与课堂互动。每堂课结束后,老师们更第一时间向菲律宾校方反馈教学情况。
一段时间的摸索后,老师们着重抓基础,遇到古诗文时,更是逐字逐句进行解析。“网络产生的距离、孩子们参差不齐的汉语水平等,都是挑战。”吴凯路老师告诉记者,虽然辛苦,但听到学生认真说出虽不甚流畅的句子时,心中便有强烈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老师们教学的顺利进行,当然也离不开学校的大力支持。该校校长蔡向阳时刻关注教学情况,多次和其他校级领导一起到教学现场听课。学校语文组也组织全组教师听课,给予宝贵建议,指导三位老师更好地进行华语线上教学。
亦师亦友亦知己
华语网课温暖菲律宾华裔
据悉,在此之前,泉州市培元中学就与菲律宾侨中学院建立了深厚情谊。去年,两校师生通过云端开展友好班级交流会,分享各自的学习生活,深入了解两国文化。今年,三位老师的教学工作得到了菲律宾校方的肯定。
菲律宾校方称赞她们教学态度亲切自然,用温暖的言语鼓励学生参与学习,指导学生做练习,并及时给予反馈。菲方学生们也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老师们非常有耐心,上课既有趣又仔细。
老师们除了完成教学任务,也将传播中华文化融入其中,引导学生们深入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之美。菲方家长们也乐于看到孩子们学习和传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有趣的是,老师们与菲方家长是用闽南语进行沟通的。
“老师,这是我家,你看到了吗?”“老师,我要是回国了,可以去你的学校读书吗?”“老师,明年你还教我们吗?”……课堂之外,学生们早已把她们当成了知心朋友,主动分享自己的生活、心情和烦恼。
“没有多么的‘波澜壮阔’,却有许多小确幸。孩子们的‘彩虹屁’也好,‘小贴心’也罢,都让我感到很温暖。”每次下课后,学生们真诚的感谢,都让吴凯路感动不已。
虽隔山隔海,但中菲师生之间亦师亦友亦知己的关系,让人感动不已。正如陈锦霞说的那样:“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