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极目新闻 澎湃新闻
“鳄鱼爬”“熊爬”,你以为是搞怪,其实是在锻炼身体……近来,“爬行养生运动”在不少城市中悄然流行,也引起了诸多老年群体效仿。有网友称爬行缓解了肩颈部疼痛和腰椎不适,然而,也有人因此健康受损。
专家表示,爬行运动“自古有之”,这种锻炼方式对骨质疏松、慢性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等中老年人的康复具有积极作用,但并非所有人都合适,不可盲目跟风。爬行运动可能存在一些风险,如,地面附近浮尘、细菌、病毒停留集聚,可能诱发呼吸道感染;或者造成胃酸返流,引起肘关节、肩关节损伤。
不少人通过爬行来健身
近日,爬行养生登上热搜,记者了解到,有些城市已有爬行团队和课程,还有老年大学开设了爬行课。
浙江某爬行团教练成东(化名)告诉记者,他患有克罗恩病(一种消化道慢性炎性疾病),练习爬行前每天腹泻5至6次,还有腰椎间盘突出,起初爬行是为了提高身体素质。坚持一个月并尝试多种爬法后,成东发现腰椎疼痛缓解了,腹泻也停了。成东称,目前他有300多名学员,线下爬行时最多达百人,每天早上6时他在短视频平台直播室外训练,在当地小有名气。
安徽某爬行团团长姚兰(化名)退休后学习爬行,后来每天在当地公园带领队员爬行。她还在当地老年大学开了爬行课,内容包括婴儿爬、鳄鱼爬、猫爬等,每种爬法适合不同类型的人群。学员最多时有200多人,少的时候也有40多人。
男子爬行锻炼后手腕受损
武汉的徐先生每天坐办公室工作,很少锻炼。在网上看到爬行养生后,自己在家尝试爬行了一周,腰椎疼痛没缓解,两个手腕反而开始疼,无法用力或负重,被确诊为“三角软骨盘损伤”,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才康复。
医生告诉他,人的手腕负重能力较弱,爬行时腕关节不断挪动,容易导致损伤,类似于俯卧撑导致的腕关节损伤。平时锻炼少的,则更容易受伤。
武汉一家医院收治了一位六旬患者,其退休后迷上健身,后来尝鲜爬行,一上来就是难度系数较大的鳄鱼爬,还在前进中做俯卧撑。起初他只能爬15分钟,感觉对腰椎有帮助,半个月后开始爬行半小时。结果一个月过去,腰椎的情况没有继续好转,反而患上了滑膜炎,肩袖部分损伤并伴有错位。
知多一点
爬行运动的缘起
专业人士表示,爬行运动流行,可能与新型传播方式有关。早在2011年,电视上就播放过相关内容,而在史书《三国志》《后汉书》中,也提到神医华佗曾创编“五禽之戏”,并传给了弟子吴普等人,吴普等“年过九十而齿牙完坚”,但其中没有提到具体练法。
直到晋代陶弘景纂集的《养性延命录》,才首次记录了“五禽戏”的详细动作。其中,“虎戏”要在地上爬,“熊戏”要在地上翻滚。《养性延命录》是现在能看到的最早记录“五禽戏”的书籍,后世的“五禽戏”因为加入了运气、意念的内容,基本都是站着练。
“现在能确定的是,‘虎戏’的跪姿爬行,使脊柱处于水平运动状态,下位椎体不再承受和传递上位椎体的压力,而是以骨盆和肩带为两端,向中间逐节牵吊固定,在脊柱放松状态下,局部稳定肌及相关韧带、筋膜、关节囊均会受到一定的牵伸刺激,而有利于更好实现收缩功能,缓解并改善脊柱受力。”推拿科医生说道。
专家提醒
并非人人
都可参与爬行运动
专家表示,任何一项运动都有其局限性,爬行也是一样。相对比较健康的人,爬行可以起到一定的锻炼作用,因为人在直立和弯腰低头时会对颈部与腰背造成压力,长此以往会导致肌肉劳损、椎间盘突出。爬行时脊柱后方受力更小,能放松脊柱后方的肌肉,减少椎间盘的受力。因为爬行时头部朝前抬起,颈后方的肌肉需要持续发力,确实能锻炼到颈椎。此外,向前爬行时需要腰腹用力,随时保持腰部核心稳定,也能在一定程度上锻炼腰椎。
但人的膝关节只能做屈伸动作,爬行掌握不好力度,反而会扭伤或损伤半月板。手腕也并非负重的功能位,爬行时若劳损过度还会伤到软骨。心功能、肺功能、血压、血管状态等都是需要考量的危险因素。
运动医学科的医生提醒,身体健康者做好个人防护,可以偶尔在健身房爬行或在专业人士指导下爬行。一是要在平坦、干净的路面上进行,不爬上下坡,并控制好匀速前进;二是戴好手套和护膝,保护皮肤不被擦伤;三是爬行前注意热身,让四肢提前活动开;四是注意控制爬行时间,初次爬行最好在每次5分钟之内,熟悉后每次爬10至15分钟,每次爬行间隔休息10至15分钟,爬3次为一组,每天最多2至3组,根据个人情况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