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8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篇

一所县域中学的崛起密码

教育部信息化项目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教育部学科哲学课题校、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中……海都记者走进晋江一中,了解这所名校的特色办学之路

晋江一中为泉州名校 (学校供图)

N海都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教育部信息化项目校、全国心理健康教育特色校、教育部学科哲学课题校、团中央实践教育先进校、福建省高中课改基地校、福建省文明校园、福建省首批示范性高中……近十年来,30人考入清华、北大,本科上线率、初中“七率”居全省前列。

这些是泉州名校晋江一中近十年来取得的成就,这个县域中学的崛起究竟藏着什么样的密码?近日,海都记者来到晋江青阳石鼓山,为您揭秘这所创办于1952年的70年老校的崛起密码。

带过“厕所班”的名校长

在晋江,与晋江一中同样出名的,还有这所学校的校长陈燎原。

“我们校长是个有故事的人。”这是在采访中,提起陈燎原时,师生们说过最多的话。在师生们眼里,正是这位2007年到任的“有故事”校长提出的“学生第一”、“哲学治校”理念,带领着学校一步一步走上巅峰。

陈燎原说,晋江一中将学生置于首位,一切工作围绕学生,为了学生而展开。从教育心理学上说,这个“第一”体现在了对学生个性差异的理解和尊重。

这种扎实接地气的工作方式,来源于陈燎原的丰富的一线教学、管理经验。1990年,从教第二年的他就接手了当时全校被戏称为“厕所班”的年段“差班”。经过观察,陈燎原发现这个班级的“坏孩子”喜欢溜旱冰。根本不会溜冰的陈燎原就经常在体育课时带着孩子们玩旱冰。在一次一次的摔碰中,他自己学会了溜冰,也与孩子们建立起了信任。

“教学并不仅仅在于书本。”陈燎原说,通过溜冰他告诉孩子们,每个人都有长处;而自己坚持学溜冰是想告诉孩子,只要坚持一定会有所收获。通过各种努力,后来这个“厕所班”彻底改变了面貌,成为学校的先进班。他还曾花一年的时间,成功让一名英语成绩只考8分的孩子跃进到了72分。

“智慧是在失败面前,开心地笑,说:它又给我机会了;智慧是摔倒了,对大家摇摇手,说:我自己来。”在晋江一中,每个孩子每年都会得到一张有意思的“校长寄语”小卡片,上面的每一句话都饱含深情、哲理。该校王洛阳副校长介绍说,这张小小的卡片其实大有文章,它浓缩了学校的治学、治校理念和学生发展导向,让孩子们于无声处体悟人生真谛。

孩子们有卡片,老师们也有。晋江一中的每个老师都有“六卡”:阅读卡记录老师的理论经典,联系卡让师生的交流更畅通,帮扶卡为学困、心困、身困、贫困的孩子突围,创新卡铭刻争先创优的点滴,廉洁卡促进师德,故事卡写就职业生涯的每一个经典。

除了这些卡片,校长的“茶道”也让老师们印象深刻。“谈话不长,每次5分钟。”曾经不止一次品尝过校长新茶的龚馨雅老师说,校长请茶时间很有规律,新年伊始,大考前后。“茶话”或鼓舞人心或总结经验教训,“这让我们教师有了更加明确的发展方向。”

校园处处哲学风

从“清华门”或“北大门”进入晋江一中的那一刻起,你就被一股浓烈的“哲学风”包围着。

一所学校都会有教学楼、宿舍楼、办公室、食堂、会场,但并不是所有的学校都会为他们命名,在晋江一中,每一幢建筑都有属于自己的独特名字:慎思楼、思源楼、日知楼、博贤楼、怀德楼、众言堂……师生们也总能从中悟出点什么,杨晓梅老师说,从日知楼她告诉孩子们“日有所学,日有持,久之,日加知就变成了智”;2015级的丁灵彬同学则在“慎思楼”里对自己人生的目标有了新思考,“满足小我,成就大我”。

建一所有哲学追求的学校,是陈燎原2007年调任晋江一中以来恒久的追求。

历史学科出身,25岁就担任中学校长的陈燎原对他的“哲学治校、哲学治学”有着近乎完美的追求,并总能在各种行动中“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中,晋江一中开创性开展了《党的二十大核心概念与学科教学的链接》课题实践,融入教材,融入课堂。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