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我省6个制茶技艺入选世遗

包括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

安溪铁观音母树

安溪铁观音人工采摘

海都讯(记者 吴臻) 11月29日,在摩洛哥王国拉巴特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7届常会通过评审,将“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这也是我国第43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项目。该项目包括了福建省的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福鼎白茶制作技艺、福州茉莉花茶窨制工艺、坦洋工夫茶制作技艺、漳平水仙茶制作技艺等6个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

福建茶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是中国最重要的产茶省和茶类最齐全的省份,也是中华茶文化发源地之一。福建省不断加强与茶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工作,建立了与茶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目前与茶相关的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9个,先后认定48名传统制茶技艺类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

为加快茶文旅融合发展,《福建省推进文旅经济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以下简称《计划》)提出了推动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融合,促进茶制作技艺活态传承,结合地域文化、民俗风情等,策划推出茶主题文艺作品。推进茶旅融合发展,结合产业园、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等项目实施,培育一批茶文化庄园,建设一批茶文化小镇,开发一批茶文创产品和旅游商品。同时《计划》要求推动闽茶进景区、进街区。拓展茶馆文化功能,鼓励有条件的地区结合非遗文化、地方戏曲、街头艺术等,打造特色茶馆。

记者从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了解到,近年来,文旅厅推动建设一批茶文化展示馆、传承基地、传习所等设施;组织创作编排如《请茶》《喊山》等一批以茶文化为主题的歌舞、曲艺、戏剧等文艺节目,宣传、推广茶文化,持续举办安溪茶文化旅游节、武夷山茶文化节、福鼎白茶开茶节等活动,开发文化创意产品、旅游体验项目,推动茶文旅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知多一点

安溪铁观音

制作技艺精湛独特

海都讯(记者 柳小玲 田米 文/图) 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是我国六大茶类中一项复杂、精湛、独特的制茶技艺,乌龙茶制作技艺(铁观音制作技艺)于2008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雍正年间(1723—1735年),安溪茶农吸取了红茶“全发酵”和绿茶“不发酵”的制茶原理,创造出一套铁观音“半发酵”的独特制茶工艺,并根据季节、气候、鲜叶等不同情况,采用灵活的“看青做青”和“看天做青”技术。

而安溪乌龙茶(铁观音)传统制作技艺包括采摘、初制、精制三个部分。采摘工艺方面,安溪乌龙茶(铁观音)一年可采4~5季,即春茶、夏茶、暑茶、秋茶和冬片。其采摘工艺一般以人工手采,采摘标准为嫩梢芽叶形成驻芽时,采下驻芽二三叶。初制工艺方面,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初制工艺流程有10道工序,为晒青、凉青、摇青、炒青、揉捻、初烘、包揉、复烘、复包揉、烘干;精制工艺方面,安溪乌龙茶(铁观音)精制工艺流程有6道工序,分别为筛分、拣剔、拼堆、烘焙、摊凉、包装。

其中,安溪乌龙茶(铁观音)初制工艺的十大工序里最难、最核心的工序是做青(摇青、凉青),摇(摊)青也是铁观音茶品质特征形成的关键环节,需要“看天做青、看青做青”,既要密切感知茶青颜色、香气、柔韧度的变化,又要细致感受气温、湿度变化,两者综合来调整摇青的力度、次数、时间。每次摇(摊)青过程,包括“摇”和“凉”两部分,历经4~5次反复的“摇动”和“静摊”相间过程,前后历经漫长的十几个小时,多次交替进行,茶青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绿叶红镶边”的奇特现象,形成铁观音独特的色、香、韵。

记者获悉,安溪县长期以来十分注重安溪铁观音制作技艺的保护、传承和推广。截至目前,安溪现有铁观音制作技艺各级非遗传承人238人,引导成立21个安溪铁观音大师工作室和技艺传习所,为茶产业发展培育292人市级高层次人才。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