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新型智能设备 带电修补导线

人员无需骑着“飞车”在上百米高空的导线上修补,让带电作业更方便、高效、安全

冯振波(右一)向青年员工介绍劳模工作室里的创新工具

海都讯(记者 唐明亮/文通讯员 陈蒸 柯俊明/图)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这几天,经过一轮轮的设备调试,国网福州供电公司冯振波劳模创新工作室传来喜讯,由“掌门人”冯振波带领输电中心课题组自主创新研发的智能导线液压修补机取得圆满成功,不日将运用到日常的检修中,让带电作业更方便、高效、安全。

在冯振波看来,创新最终要落脚于实践,创新的过程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而每一件创新的发明,都将成为他们日常工作中攻坚克难的“利器”。就拿刚刚研发成功的智能导线液压修补机来说,由于福州35kV至220kV的主干电网遍布城乡,电网线路有时会因为施工爆破产生的飞石导致线路受损,按照以往带电作业人员去检修时,是需要骑着“飞车”在上百米高空的导线上进行修补,身上还要“带”着几十万伏特的电压,不仅劳动强度大,也有一定的风险。而借着新研发的设备,只需利用无人机将滑轮和绳子送上导线,再利用滑轮将修补机送上导线,由人工在下方操控修补。

那么,如何确保企业创新活力源源不绝?冯振波给出的答案是:传帮带。

从业已经36年的他,早已集“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技术能手”等荣誉于一身。对于新人的培养,他从不藏私,在班组里也被亲切地称为不藏私的老师傅。

“只要是他会的,他都愿意教你。”弟子郑孝干对师傅印象深刻。“不藏私,会鼓励,让参与。”郑孝干用9个字进行了评价,即技艺不藏私,鼓励新人大胆提出创新想法,让新人一同参与课题组的创新工作。

冯振波劳模创新工作室目前已培养出2名“福建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5名省公司级及以上技术能手、18名输电专业高级技师。累计已获得92项国家专利和71项全国发明奖、科技进步奖。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