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3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哪些情况可居家治疗?该怎么做?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公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

N新华 央视

为有效做好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相关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8日公布《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该指南适用于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的无症状或症状轻微的感染者;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肺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情况的感染者。

指南要求,发挥各地疫情防控社区(基层)工作机制的组织、动员、引导、服务、保障、管理重要作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公开咨询电话,告知居家治疗注意事项,并将居家治疗人员纳入网格化管理。对于空巢独居老年人、有基础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居家治疗特殊人员建立台账,做好必要的医疗服务保障。

与此同时,社区或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收到居家治疗人员提出的协助安排外出就医需求后,要及时了解其主要病情,由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指导急危重症患者做好应急处置,并协助尽快闭环转运至相关医院救治。

1

哪些情况可以居家治疗?

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且未合并严重基础疾病;基础疾病处于稳定期,无严重心肝肾脑等重要脏器功能不全等需要住院治疗情况。

2

对居住环境有何要求?

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居家治疗人员尽可能在家庭相对独立的房间居住,使用单独卫生间。

3

居家治疗应准备哪些用品?

家庭应当配备感染者专用体温计、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消毒剂等个人防护用品和消毒产品,以及带盖的垃圾桶。

4

居家治疗期间该怎么做?

居家治疗要做好健康监测和对症治疗,控制外出,做好个人防护,按相关防疫要求进行抗原自测和结果上报,做好感染防控等。

5

居家治疗人员如何进行健康监测?

每天早、晚各进行1次体温测量和自我健康监测,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进行对症处置或口服药治疗。

6

应如何进行对症治疗?

如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可进行对症处置或口服药治疗。

服药时,需按药品说明书服用,避免盲目使用抗菌药物。

有需要时也可联系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或通过互联网医疗形式咨询相关医疗机构。

7

是否需要改变正在使用的基础疾病治疗药物剂量?

8

哪些情况下需要转诊治疗?

①出现呼吸困难或气促。

②经药物治疗体温持续高于38.5℃,超过3天。

③原有基础疾病明显加重且不能控制。

④儿童出现嗜睡、持续拒食、喂养困难、持续腹泻/呕吐等情况。

⑤孕妇出现头痛、头晕、心慌、憋气等症状,或出现腹痛、阴道出血或流液、胎动异常等情况。

如出现上述情况,可通过自驾车、120救护车等方式,转至相关医院进行治疗。

9

居家治疗期间能否外出?

非必要不外出,不接受探访。

10

如需外出就医如何做好防护?

要全程做好个人防护,点对点到达医疗机构,就医后点对点返回家中,尽可能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11

居家治疗期间如何做好防护?

①尽量不与其他家庭成员接触。

②每天定时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不具备自然通风条件的,可用排气扇等进行机械通风。

③做好卫生间、浴室等共享区域的通风和消毒。

④准备食物、饭前便后、摘戴口罩等,应当洗手或手消毒。

⑤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遮盖口鼻或用手肘内侧遮挡口鼻,将用过的纸巾丢至垃圾桶。

⑥不与家庭内其他成员共用生活用品,餐具使用后应当清洗和消毒。

⑦居家治疗人员日常可能接触的物品表面及其使用的毛巾、衣物、被罩等需及时清洁消毒,感染者个人物品单独放置。

⑧如家庭共用卫生间,居家治疗人员每次用完卫生间均应消毒;若居家治疗人员使用单独卫生间,可每天进行1次消毒。

⑨ 用过的纸巾、口罩、一次性手套以及其他生活垃圾装入塑料袋,放置到专用垃圾桶。

⑩被唾液、痰液等污染的物品随时消毒。

12

符合什么条件可结束居家治疗?

症状明显好转或无明显症状,自测抗原阴性并且连续两次新冠病毒核酸检测Ct值≥35(两次检测间隔大于24小时),可结束居家治疗,恢复正常生活和外出。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