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董加固
记者获悉,近日,泉州市府办印发《加快建设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实施方案》(简称《实施方案》),提到至2025年,泉州实现“双百五十”目标,同时,建设一批新型高质量产教园区、产业学院、创业学院,行业企业深度参与职业教育,职业学校布局和学科专业设置与产业、城市发展更加紧密衔接,职业学校学生留泉率达50%以上、专业产业契合度达80%以上。至2030年,职业学校学生留泉率达60%以上、专业产业契合度达90%以上,高水平实现产教融合,为全国产教融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示范经验。
聚焦9个超千亿产业集群,打造“一校一群一产业”
《实施方案》明确,要高水平建设泉州市产教融合园区。按照“一县一区”要求,推动职业学校与工业园区管委会、龙头企业合作,建设各具特色、产教深度融合的产教园区或职业技能提升中心。
对入选国家和省级“双高计划”、国家“优质中职学校和专业群建设计划”的职业学校予以一定经费补助。支持黎明职业大学争创本科层次职业学校,支持泉州市高级技工学校升格为泉州市技师学院。开展对口支援地区职业教育扶持,推动贫困地区学生到泉州优质职业学校就学。
重点培育涉及石油化工、鞋服纺织、新材料、电子信息等对本地主导产业贡献度显著的实用学科专业,聚焦全市9个超千亿产业集群,着力打造“一校一群一产业”(一所学校重点建设至少一个专业群、一个专业群紧密对接一个重点产业)。
中小微企业每吸纳1名高校毕业生补贴1000元
《实施方案》提到,拓宽企业参与办学途径。深化“引企入教”改革。支持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培训,根据毕业(结业)考核合格的学徒人数及其培训技能等级,按照中级工班每人每年5000元、高级工班每人每年6000元给予补助。
引导和鼓励高校、职业学校毕业生留泉就业创业,对本科(含职业本科)、高职高专毕业生留泉情况综合排名前5名的学校给予分档奖励。建设50所以上公益性创业学院,鼓励民营企业吸纳应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对中小微企业按每吸纳1人给予1000元一次性补贴标准执行。
鼓励职业学校建设“海丝学院”
建立泉州市产教融合双师资源库,鼓励开设校企合作课程,对入库且入校、入企开展实际工作并取得较好成效的优秀双师型教师,给予1万元不等的奖励。推动政行企校联合组建高水平泉州市产教融合联盟,给予每年不高于100万元的经费补助。
此外,成立泉州市产教融合研究院,给予每年不高于50万元的经费补助,重点用于开展专题调研、课题研究;探索“中文+职业技能”的国际化发展模式,鼓励职业学校跟随企业“走出去”,联合境外投资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建设“海丝学院”“鲁班工坊”。
□名词解释
“双百五十”:培育或建成100个以上契合泉州产业实际的产教融合特色专业群、100家以上示范性产教融合型企业,10所以上省级高水平职业学校、10个以上引领优势产业发展的产教融合联盟(集团)、10个以上示范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10个以上产教融合协同创新服务平台、10个以上区域特色明显的产教融合型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