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文辉
实习生 兰瑾/文 学校供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结合党的二十大的教育方针,从培养人才的角度,福州二中将劳动教育理念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从“课本”到“生活”,从“认知”到“实践”,不仅培育学生的劳动品质,塑造他们的劳动思维,也磨炼他们顽强的意志,历练他们奋进的勇气,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通过以劳树德、以德育人,为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赋能。
以劳树德 培养良好习惯
走进校园,处处可见二中学生的“劳作”成果——操场上,同学们“此起彼伏”,弯下身子将杂草一一除尽;同学们自己动手布置教室美化环境,积极参评“最美教室”。据该校校长、党委副书记周义勇介绍,学校劳动教育的第一个目的就是以劳树德,通过社会实践、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踏踏实实的磨炼,促进学生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在学校开展的研学实践中,老师带领学生走进企业或者农场,丰富了学生们的劳动体验。
“没有想到软绵绵的被子也能在我的手中变得有棱有角,我体会到平时做事不能应付了事,要注重细节。”“我们和老师漫步在田间地头,学习辨别田地里的作物,学到了很多课堂上学不到的东西。”……同学们把在实践中的感悟带回校园,在日常学习中也更加努力。
同时,学校也时常指导孩子在家庭生活中的劳动实践。在前段居家学习期间,福州二中开展丰富多彩的线上劳动教育课,学生们纷纷化身为“小厨神”和“小帮手”。
高二的黄同学分享了自己的体验,“我跟着老师的视频制作了‘港式漏奶华’,味道和店里的一样。还有一道‘窝蛋肥牛’,现在已经成了我的拿手菜。”不仅如此,她还发现老师教的冬衣收纳技巧简单巧妙,“不用妈妈帮忙,不一会我就能把衣柜整理好。”
以劳创新 构建特色教学
来到学校的机器人编程实验室,高三的李同学告诉记者,“我学习编程已经一年多了,课程主要有Brobot机械臂、大疆机甲大师与无人机编队3个方面,涉及机器人控制、人工智能、传感器等,我非常感兴趣,将来也想成为一名科创工作者。”
据该校党委书记王洪泠介绍,不仅是简单的体力劳动,学校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在选修课、校本课程中重点增加了劳动教育课程,从基础的手工、编织、制皂等系列课程,到特色的非遗传承、公益劳动课程,再到机器人研究、3D打印、三维设计等进阶劳动教育课程。同时,学校结合学科教学,如生物学科的植物栽培实践活动课程、化学学科的化肥使用研究、通用技术学科的劳动工具的改进课程等,让劳动不再枯燥。
此外,同学们也在劳动中培养兴趣爱好,提高审美能力,各个学生社团随之孕育而生。据王洪泠介绍,学校有汉服社、街舞社、科技社等28个涵盖“体艺文理”各个方面的多彩社团,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每个社团都有自己的风格,给校园带来不一样的精彩,也给学生们提供了一个展现才华、锻炼能力的舞台。”王洪泠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