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唐明亮/文 校方供图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加快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本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近年来,作为福建省首批重点小学,福州市鼓楼第一中心小学在教育孩子、培育师才等方面下足功夫,不仅引导孩子诵读经典,从行为习惯上打好人生底色,还探索实施了“三五八十”工程,为青年教师提供成长平台,让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成长为“大先生”。
育孩:诵读经典立德树人 培养孩子行为习惯
每天早晨,当鼓一小家长送孩子到校后,可能会发现一个细节——在课前,早到的孩子,总会自觉地拿出《三字经》《百家姓》等国学读物,大声地朗读起来。尽管每次仅有20分钟左右,但长此以往地坚持,效果凸显。
鼓一小二年3班的林林(化名)是个好动的孩子,过去在课堂上,他总是坐不住,专注力也不够。“是老师带领我们接触到了国学,我开始慢慢有了变化。”林林告诉记者,虽然自己读的国学读物中有很多句子他还不知道具体意思,但在读的过程中,他认识了很多的字,也激发了他的好奇心,现在他的脑袋就像打开了潘多拉盒子一样,对啥都好奇。
“人无德不立,德‘立’住了,人才能‘树’起来,才能真正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林林的语文老师郑陈静说,小学阶段是孩子性格品德、行为习惯的“拔节孕穗期”,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在长期诵读国学经典的过程中,不仅可以让孩子熟悉音韵格律,了解平仄与对仗,等到中高年级时,长期的积累,还能让孩子在阅读理解文言文时游刃有余。更重要的是,经典的传统文化可以潜移默化地引导孩子,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家长对这样的做法也很支持,所以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家校配合十分密切。”郑陈静说,如今,他们和家长达成了共识,每周的班会课上,孩子们都会分享近段时间诵读经典的感受,也会进行国学经典诵读比赛,让孩子们互相点赞、评论,以赛促学,相互进步。
育师:助力青年教师成长 培养更多“大先生”
教师队伍是教育事业的第一资源,教师强则教育强。在教师的培育上,鼓一小也探索实施了岗位成长“三五八十”工程,即:使青年教师3年熟悉教材教法,5年成为教学骨干,8年成为学科带头人,10年成为名师。经过三年、五年、八年至十年的刻苦磨炼,向骨干教师、名教师、专家型教师发展。
该校副校长杜忠敏介绍,教师职业生涯的前三年,是教师一生从事教学专业的关键期。单靠新师自己盲目摸索,简单模仿,将会走很多弯路。针对这种情况,每学年初学校都会举办新师培训,以资深教师引领青年教师成长。同时,学校还坚持开展每周半天的学科教研活动,通过共同研究,使教师走上专业发展的快车道。
鼓一小副校长王国韬2007年刚进鼓一小时,只是一个普通教师,还刚从教语文转为教数学,学科的转变让他需要重新开始。正是在这个工程的支撑下,王老师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业务上他也一路从区名师、市骨干、市学科带头人成长为省学科带头人培养对象,还成为鼓楼区最年轻的高级教师、鼓楼区名师工作室的领衔名师,又荣获福建省特级教师。
记者了解到,在“三五八十”强师工程的助力下,越来越多的青年教师成长为“大先生”。截至目前,鼓一小高级以上教师达13人,占教师总数的11%,其中正高级教师1名、特级教师1名。同时,该校近十年一共培养了77位省市区各级名优骨干,其中省学科带头人2人、市学科带头人6人、市骨干教师20人,还有2位鼓楼区名师工作室领衔名师。单从该校选拔为区进修校教研员就达11人,占教研员总人数的三分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