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综合南方都市报
新华 央视
电热暖手器,也被消费者称为暖手宝,由于使用方便、易于携带,在秋冬季节备受青睐。但是这样一种产品,却频频引发爆炸伤人和触电火灾等事故,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2年发布的电热暖手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不合格率竟然达到了惊人的65.1%。
事故 自燃又伤人 暖手宝安全问题多
不久前,呼和浩特的一位女士在家里忽然闻到一股焦煳的味道,看到正在桌子上充电的暖手宝已经燃起了火苗。
记者了解到,近些年不少地方的火灾,都是由于暖手宝充电时自燃引起的。在江苏省扬州市,一户家庭正在充电的暖手宝自燃,还引发了一起火灾。
一些暖手宝质量安全事故还造成了人身伤害。在湖北新洲的一起事故中,唐女士购买的暖手宝在充电时突然爆炸,她的儿子两条腿被不同程度烫伤。
记者了解到,类似的暖手宝爆炸烫伤、自燃起火等事故,每年冬季都有发生。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2022年发布的电热暖手器产品质量监督抽查结果显示,经过对全国13个省市流通领域126批次产品的抽查检测,发现不合格率竟然达到了惊人的65.1%。
问题 “元件”不合格或引起爆炸 多款产品充电时液体带电
记者了解到,此次电热暖手器抽查的14个项目都和消费者的人身安全息息相关,检测发现,有6个项目存在安全隐患,例如电热暖手器的“元件”不合格,就很容易引起爆炸危险。
在检测机构,记者发现,缺少温度控制保护元件的电热暖手器不在少数。检测工程师选取了一款缺少温控保护元件的电热暖手器,模拟一些消费者的操作习惯进行了充电。记者看到,充电过程中这款电热暖手器随着水温的升高,袋体逐渐增大,充电90秒之后,电热暖手器突然爆裂。
安徽省质检院电子电器所检测工程师何玲表示,检测过程中发现有很多暖手袋产品里面没有这种保护元件,如果一边充电一边使用,或者充电过程中倒置过来,就会导致温度一直升高,最终就有可能爆裂出现烫伤的危险。
在进一步调查中,记者了解到,质量不合格的电热暖手器除了会带来爆裂导致的烫伤之外,还有可能存在触电的隐患。
检测工程师测试的多款电热暖手器,充电时里面的液体竟然全部带电。如果消费者一边充电一边使用,里面的液体一旦外漏,就很容易产生触电危险。
检测工程师告诉记者,目前市场上的电热暖手器加热方式有三种:电热管式、电热丝式及电极式。其中电热管式和电热丝式暖手器,在充电工作的时候,液体不和带电部件接触,使用的安全性更高。而电极式则是加热时带电部件直接接触液体,液体加热过程中一直是带电的。
安徽省质检院电子电器所高级工程师董磊提醒,可以抓住电热暖手器的充电接口,用手感受一下,如果只有一个结构单元,有时可以摸到两个像触角一样的电极,这种暖手器基本上就是采用电极加热,不要去选购这种不合格的产品。
□相关链接
暖脚桶、暖脖宝、电热袜……“取暖小物件”又出新品
“过冬神器”热销 安全隐患需注意
戴在脖子上的暖脖宝、会发热的手套、暖脚桶……天气趋冷,电商平台上,一些新型的“过冬神器”热销,价格大多在60~100元,有的月销量高达30000多件。
俗话说,“寒从足底生,脚暖全身暖。”今年冬天,暖脚桶走红了。记者在电商平台搜索看到,暖脚桶长得像桶,有薄薄一层外壳,把脚和腿放进桶里,坐着就像泡进热水桶一样暖和。以一款暖脚桶为例,价格一两百元,可以折叠收纳,3秒钟就能速热。
暖脚的还有电热袜。电热袜并不是插电使用的,是在袜子里装上移动电源,有低温、中温、高温可调节,开启后能持续发热好几个小时,比较适合睡觉等不走动的时候使用。
此外,还有不妨碍打字玩手机、还能发热的暖手套。它和电热袜差不多,也是把一块电池塞进手套,进而产生热感。电商平台上某款手套的价格100多元,比普通手套贵了许多,月销量5000多件,许多人买来当礼物送给朋友。
冬天如果不戴围巾,脖颈处会空落落的。声称“全新热科技”“行走的暖空调”的暖脖宝也横空出世,把暖脖宝戴在脖子上,样子和头戴耳机差不多,据称还有热敷理疗功能,能舒缓肩颈疲劳。不过,有消费者吐槽它戴起来比较沉,还有人觉得它是智商税。
另外,发热围巾和发热围脖也受到网友追捧,这类产品适合户外行走或者骑电动车时使用,一般有几档不同温度支持恒温保暖、高温热敷。之所以能发热,也是内置了移动电源,拆掉电源后就可以水洗。
专家表示,如果人体局部长时间接触高于45℃的温度,当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逐渐适应后,就不会引起痛觉反应,长时间使用非常容易发生深层烫伤。市民在使用这些“取暖神器”时,温度不要设置太高,避免直接接触皮肤,时间也不宜太长。另一方面,选购时要查看质检报告,尽量购买正规产品,使用前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经常检查电源线路是否破损,杜绝安全隐患。
(据扬子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