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焦点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上门代厨”走红 长远发展还需规范

N综合工人日报 大众网 北青

“上门代厨”火了。近日,“湖南一女子上门为年轻人代厨,做四道菜收费68元”的消息引发关注,消费者只需简单“点菜”,即可享用美味的家常饭。据了解,从事代厨服务的多为个人商家,他们通过特定平台发布代厨信息,这样快捷又卫生的服务受到不少年轻人的喜爱。家庭服务业专家表示,代厨看似是一个新名词,却不是新鲜事儿,工作本质还是家政服务,但又区别于传统家政服务。那么,如何看待“上门代厨”?有人认可,表示有需求自然有市场;也有专家表示,想要长远发展,还需具体规范。

湖南女子 上门代厨半月接30余单

来自湖南的章女士,10月8日第一次在社交平台发布上门代厨的信息,很快就有雇主联系她。

她告诉记者,上门代厨前,雇主一般会告诉她想吃什么菜,需要买菜时,她会选择能提供小票的正规商超,但食材费由雇主预支。“四菜一汤,参照当地服务业收费标准,我定价60元。”她说,自己做完菜后,还会顺手收拾垃圾和干点杂活儿,后来价格改为68元,如果雇主需要洗碗,要额外收取10元。代厨的价格是四菜一汤68元,6菜88元、8菜108元,即每多2个菜加20元。

章女士说,半个多月已经接了30多单代厨服务,多则一天六七单。遇到忙不过来时她就把单子介绍给别人,从中抽成10%。

自章女士从事代厨后,她便在多个社交平台发布了多条代厨服务信息,并附上自己做饭的照片。“我做饭水平达不到专业厨师标准。”章女士说,她以前在家政公司和快递公司工作,现在有空闲时间了,看别的城市有代厨服务,觉得自己做饭还不错,就想尝试一下。

记者在多个社交平台搜索发现,北京、成都、上海等多地均有人发布上门代厨服务信息,有老年人也有年轻人。

记者咨询数个代厨服务的发布者,他们表示,收费标准根据当地消费水平制定,可以接短期单子,也能根据客户需求做长期代厨。“一般雇主聚会或不方便做饭的时候,他们就会找我们过去。”章女士说。

湖南湘乡的黄女士表示,她对代厨了解时间不长,半月内已下单两次,“我平时忙或朋友聚会时,就在网上找代厨,想吃什么就直接说,价格也划算,确实很方便。”

特殊阶段增加收入 不会做“上门厨师”太久

90后黑龙江姑娘刘敏,今年3月份初到上海,金融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在某金融机构做见习分析师,尚未正式入职。“还没入职,薪资待遇还不是很高,空闲也较多,所以考虑找一份兼职做,但多数兼职又受时间限制,所以就选择了上门代厨这个职业,时间管理相对自由。”

第一次上门比较紧张,户主是一对外企上班的小夫妻,点的是88元套餐,4个菜,户主自备食材。刘敏精心准备了一番,围裙、鞋套、卫生帽等一应俱全。在上门之前已经沟通交流,将对方口味等做了一个大致了解,但实际操作仍不免有些紧张感。

“西兰花、麻婆豆腐、虾仁鸡蛋、姜汁藕片,这几个菜当然是难不倒我,之前在老家也经常有朋友们来吃饭,都是我亲自下厨。但毕竟是第一次上门,一个主场一个客场,心理上还是不一样的。所以原本40分钟就能搞定的事,做了整整一个半小时。”刘敏声称,就当试试水积累经验。

事实证明,小夫妻品尝得津津有味,也为刘敏后来想继续做下去增加了不少信心。价格都是参照某APP上面定的,88元1~4个菜,108元4~6个菜,6~10个菜168元;5公里之内不收取交通费,大于5公里交通费20元起;提前3小时预约接单;若对方需要洗碗,再加20元。

但由于时间及安全关系,刘敏接单都会选择就近区域。“考虑时间,也考虑安全因素,太远一般不会接。目前来看,周末比较稳定,没有特殊情况会每天接两单,工作日则相对接单较少。”刘敏介绍,毕竟只是兼职,因此每个月收入在3000元左右。

刘敏直言,不会做“上门厨师”太久,等到入职以后薪金待遇会有很大提升,届时工作也会忙起来,因此希望把更多的时间用到专业学习和课题研究上,“生活、工作、学习、安全等各方面都要考虑,虽然眼前来看该行业确实很自由,但毕竟属于单打独斗状态,很难保障,不确定因素还是存在很多的”。

存在诸多隐秘问题

实惠、健康、家的味道……在家就能吃到“大厨”做的饭菜,听起来确实很“香”。

但红火的新生意仍然存在着隐秘的问题,个人安全、订单纠纷、食品安全以及盈利模式等引起诸多质疑。

有业内专家认为,目前的“上门代厨”模式,都是依托社交媒体私信建立起来的联系,属于雇主和代厨人员你情我愿的交易,缺乏对于个人身份的核查和隐私安全的保障;订单成交的共识也是脆弱的,雇主对饭菜口味不认可可能导致费用的争议。如果“上门代厨”服务出现问题或产生矛盾、纠纷,双方需要自担风险。

此外,“上门代厨”如何面对商业化的挑战也决定了这项业务能走多远。

其实,“上门代厨”形式早已存在。一些传统家政公司和餐饮企业会提供“厨师上门服务”等。早在2014年,市场上就曾出现了许多“上门代厨”的项目,爱大厨、好厨师、厨临门等APP,在短暂获得投资青睐后迅速熄火。

这些传统代厨业务,多以团队形式出现在新房搬迁、生日派对、家宴接待等场合,主攻高端定制美食。之所以没有形成大的气候,其面对的正是商业模式的瓶颈。专业厨师上门,要付出高昂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一次动辄几百上千元的金额也只能是偶然的消费,无法发展成多次可持续的购买行为。

说法

亟待形成完善保障体系

明确双方权责

上海德禾翰通律师事务所专职律师杜翔宇:

“上门做饭”作为一种新生的职业,其实是家政服务行业的一种细化,是应市场要求而生的,在为市民生活提供便利的同时,也有食品安全等一系列问题。

首先,从从业者劳动保护角度进行分析。作为从业者有两种从业形式,分别受我国劳动法和民法典的规范。一是作为劳动者同家政公司签订劳动合同,接受公司安排进行作业,收入由公司支付。作为劳动者在从业过程中,需要签订劳动合同,注意合同约定的权利义务,能更好地维护自身权益。二是作为自由职业者,自主选择客户进行上门服务。作为自由职业者和客户形成雇佣关系,没有完善的保障体系,若产生纠纷需要通过民事诉讼的方式解决,费时费力。

其次,从受众者角度进行分析。建议优先选择规范的企业进行合作,该类企业员工健康以及营业资质有保证,且在食材采购以及加工过程中能够符合食品安全标准,即使出现问题也有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若选择个人从业者“上门做饭”,很难保证其有相关资质,一旦出现问题或造成损失,个人从业者可能没有赔偿能力,雇主可能需要承担风险,且在雇佣关系中,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承担民事侵权赔偿责任。

最后,从家政业角度进行分析。作为家政业企业在把握新兴市场的同时,也要设置相应的“门槛”,最受相关法律规定,不但要保证员工进行统一的食品安全以岗前安全培训,还要注意劳动过程中的保护措施,并为员工足额缴纳保险,保证员工能够安全生产作业。

杜翔宇律师建议,“上门做饭”为市民的生活提供了便利,但作为一个新生行业需要市场监管部门等行政机关进行管理,出台相应的办法,规范市场行为,才能使行业蓬勃发展。

上海市锦天城律师事务所律师董璘琳:

“上门代厨”本质上在客户与从业者之间形成一个承揽合同。该种方式一般采用一对一接单模式,对供需两方都具有灵活便利的优势。但这种模式也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第一,食品安全问题。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中,“上门代厨”活动中的“大厨”还不能完全视为《食品安全法》意义上的餐饮服务提供者,但是这种社会化服务已具备了“餐饮服务提供者”的某些要素,因此在监管上应在一定程度上参照《食品安全法》对餐饮服务提供者的要求,保证从业人员的自身健康状况以及掌握餐饮过程控制的基础知识,要求“大厨”进行上岗前的体检、进行食品基础培训是“上门代厨”,以此杜绝食品安全后顾之忧,保障“舌尖上的安全”。

第二,“菜烧得好不好”或将是供需双方争议的重要焦点。相对于众口难调的主观认知,行业发展更需要的是可衡量的客观服务标准。制定切实可行的行业标准,既有利于维护供需双方权利,也有利于让这项新兴家政服务步入稳定发展的轨道。

第三,引导和鼓励将“上门代厨”服务员纳入中介公司或互联网服务平台的业务范围,由中介公司或平台向客户提供书面协议或平台电子协议,以明确双方权责;鼓励中介公司和服务平台购买商业保险,因提供服务导致客户或“大厨”人身或财产损失的,可由保险公司理赔。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