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童
林宝珍 东南网
17日下午,福建省血液中心迎来了一位前来无偿献血的“老朋友”唐小平。记者采访到他时,他刚刚献完2份治疗量(1治疗量相当于400毫升)的血小板,相比于外面寒冷的天气,他的行为让人“暖暖的”。
受疫情和寒冷天气影响,街头无偿献血人数急剧下降,团体献血活动被迫停滞;云南、江苏、山西、山东、江西、浙江等地血库相继告急,已经危及孕产妇、危重症患者的抢救!福建省血液中心工作人员表示,“福州每天需要400人献血才能满足临床用血的需求,目前临床用血缺口达50%。”多地血液中心呼吁市民朋友在身体健康和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做好科学防护,踊跃参加应急无偿献血。
福州告急 A型O型血缺口已达50%
据了解,12月7日,福建省血液中心已向广大市民发出积极献血的呼吁。连日来部分市民、爱心团体积极响应踊跃献血。同时“热血送暖 为生命接力”无偿献血志愿活动也将于12月22日正式启动。全省卫生健康系统的白衣战士们用自己的无私奉献践行着挽救生命的誓言,但这还远无法满足临床需求。目前福州血液紧缺,特别是A型、O型血告急,缺口已达50%。
省血液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气温骤降将致街头人流量下降,加剧献血人数减少。为了帮助亟待血液救治的患者安然度过这个特殊的冬季,省血液中心呼吁,请大家伸出援手献出热血挽救急需救治的病人。
医生解惑 身体健康的人献血可预防心脑血管病
“无偿献血是一件利人利己的好事。”省二人民医院检验科主任魏建威表示,身体健康的适龄人群,每年去献一两次血,对身体并没有什么损害,而且从长远来看,对自身也有好处。
“献血可预防、降低心脑血管病的发生。”魏建威解释说,定期适量献血,可使血液黏稠度降低,加快血液流速,脑血流量提高,从而达到缓解或预防高黏血症的目的。临床一位专家曾对127名多次献血者、87例高血压者、60例缺血性中风者进行血液流变学的对照研究,结果表明,献血对降低血黏度,减少心脑血管病的发生具有积极的作用。
《国际癌症》还曾报道,体内的铁含量超过正常值的10%,罹患癌症的几率会提高,男性适量献血还可以预防癌症。
此外,献血可以改善心理健康。献血是救人一命的高尚品行,在助人为乐、与人为善的同时,也使自己的精神得到净化,心灵得到慰藉,工作与生活更加充实。
“事实上,无偿献血能够挽救不止一个人的生命。”魏建威说,“一袋我们捐献出来的全血,会被分离制备成多种血液成分(如红细胞、血浆、冷沉淀凝血因子),然后根据不同患者的需要,进行针对性输血,提高治疗效果,减少输血不良反应和输血传染疾病的发生率。”也就是说,一袋400毫升的血液最少可以输送给两个病人用于治疗。所以,无偿献血,挽救不止一个人的生命。
平民英雄
福州有市民献血已达287次
记者了解到,从19岁开始献血至今,唐小平献血总次数已达287次,捐献全血累计4600毫升、单采血小板累计459.2治疗量,两者相加,总共无偿献血超过18万毫升,约等于50个成年人体内血量的总和。
唐小平幼时不慎受到严重脑外伤,获身边人热心援助得以健康成长。长大后,他心怀感恩,19岁开始便以无偿献血的方式报恩,后来从捐献全血转为捐献血小板,经常达到每月2次的“全勤”。唐小平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只要身体条件允许,就会把无偿献血坚持下去,献到不能献的那一刻为止。”
为此,他曾给自己定了一个献血满200次的小目标,定期前往省血液中心捐献单采血小板,人称“血小板小王子”。他经常在血小板有紧急需求时响应呼吁,赶来捐献。2011年10月,他更是毫不犹豫地加入中华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
“如今还是有很多人觉得献血对身体有害。我要身体力行,让周围的人慢慢了解献血,让他们从抗拒到支持,给更多人带来希望。”
其实在福州,还有许许多多像唐小平一样的“热血英雄”。今年45岁的段化朋在献血这件事上,已经默默坚持了20余年。截至目前,他献血的总次数达到了210次,献血总量达到82800ml,曾4次获“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在他的带动下,他的爱人也加入了无偿献血的队伍中。2018年开始,他们成了“献血搭档”,经常一起到血液中心机采大厅捐献血小板。今年9月14日,他们刚满18周岁的儿子也加入光荣的献血队伍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