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通讯员 俞周一杰 张楚汶
海都记者 俞志村 文/图
根据“集中办理、规范透明、便民高效”原则,惠安县辋川镇辋川村在泉州市行政服务中心管委会的业务指导下,县、镇、村三级联动,“软硬”兼施,对村级便民服务站全面升级改造,建立创新“289”模式,提升便民服务功能,变“等服务”为“送服务”,不断提升便民服务水平和群众获得感。
“区”动发力,打造“一站式”服务
便民服务中心划分综合办公区、等候休息区、自助服务区三大功能区域,便民事项“一站式”办理,多种服务制度并行。
综合办公区:一是应用泉州市“互联网+政务服务”一体化平台、自助服务一体机,提供自助办、引导办、帮代办服务。二是办事清单动态化管理,将“马上办”“就近办”事项清单于智能显示屏上循环播放,既方便动态化更新办事事项,同时群众也可通过扫政务服务聚合码实现便民服务“掌上办”“自助办”“网上办”。三是提供弹性办理服务功能。对于不能在规定工作时间到场的,可通过电话预约、微信预约、网上预约等方式进行“预约办”,对于老年人、残疾人等行动不便的特殊群体,提供“上门办”服务。
等候休息区:配备了自动测温、休息坐椅、24小时饮水机和一次性水杯等物资,供群众办事等候时使用。
自助服务区:方便群众自助服务,配置有多功能政务自助一体机、便民复印机、填单桌、免费药箱、口罩、酒精喷壶等便民防疫物品。
创新模式,优化政务服务
创新“289”模式,配齐服务人员,拓展落实“便捷办、快速办、码上办、暖心办、满意办”5办服务,把便捷暖心服务落到实处。“2”,即2名专职工作人员,专职负责便民服务站服务工作,同时为其他工作人员开展业务拓展培训;“8”指开设民政服务、农业农村服务等8大综合办事窗口,实行“受理-办理-办结”一站式服务;“9”是配备9名村级综合便民服务工作人员,落实“首问责任制”,让来访群众真正感受到一站式办结服务。
情暖“N”家,幸福邻里便民行
辋川村始终坚持把关注民生、服务民祉作为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建设古街和扶贫助弱工作上,以“便民N+”的形式开展惠民利民服务,为广大的“N”群众提供更便利更高品质的服务。一是招商引资促增收。该村在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修缮项目的基础上,对沿街店面户主和房屋信息进行建档立册,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引入资金流,推进沿街店面的修缮工作顺利进行,激发古村落内生动力,促进旅游业和衍生行业的发展,增加群众经济收入。二是小康路上共前行。在辖区精准扶贫户、困难户的摸底基础上,为有行动能力、能吃苦耐劳的贫困老人提供村级保洁员工作,并购买人身意外险、发放奖励和补贴等,增加家庭收入,帮助群众早日脱贫脱困。
暖心服务
让流动人口“不流动”
疫情防控伊始,辋川村率先采用办理居住辋川村出入证,推行流动人口便捷服务,为每位流动人员办理出入证,由村委会提供所有连带服务,让流动人员“不流动”。一是人员信息建档立卡。实现凡进必录、精准建档,不遗一角、不漏一人。疫情管控期间,为外来务工人员进出村主要关卡提供便利,于夜间组织医护人员、村工作人员提供上门抗原试剂检测服务,确保外来务工人员工作安心、生活稳定。二是居住安全精准施策。根据上级有关规定,制定《辋川村出租房消防安全管理规定》,与房东签订《出租房消防安全承诺书》,根据流动人员提供的出租房信息,组织督查小组上门排查出租房消防安全隐患问题,督促房东落实整改。打造“达标出租房”示范点,依靠榜样力量,带动辖区其他出租房自发按照标准整改,实现居有所安。三是建立出租房“红黑榜”。将积极配合、整改达标的出租房设为“红榜”,优先推荐给流动人员确保其住得舒心,并将安全、卫生不达标的出租房设为“黑榜”,上报上级有关部门,联合落实整改措施,并公开公示,以示警示,不让流动人员掉“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