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MA04版:政经事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 泉州两地入选

分别为永春苦寨坑窑考古遗址公园和德化窑考古遗址公园

德化窑考古遗址

永春苦寨坑窑遗址

N海都记者 柳小玲/文

部门供图

近日,国家文物局公布了第四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和立项名单,其中,泉州市的“永春苦寨坑窑考古遗址公园”“德化窑考古遗址公园”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名单。

【永春苦寨坑窑遗址】

一睡三千年 全国发现最早的原始青瓷窑址

永春苦寨坑窑遗址,位于介福乡紫美村西南面(当地人称“苦寨坑”)的一座山坡上,海拔约674米。2015年1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福建博物院联合泉州市博物馆、永春县博物馆对其进行考古发掘,发掘总面积约350平方米,共发现9座窑炉遗迹。

9座窑炉遗迹均依山而建,沿着山坡向上掏挖洞穴而成,分布密集,上部窑炉叠压下部窑炉。遗迹保存较好,已是典型的龙窑形态。窑址出土了大量的原始青瓷标本,还有少数的硬纹硬陶和黑衣陶器、石戈等。原始瓷多为残片,可分为生活用品和窑具两类。生活用品器形有尊、罐、钵、壶等;窑具为垫饼。此外,还发现大量人为加工过的陶瓷器残片。器物多使用泥条圈筑和慢轮修整,多呈灰色或灰黄色,胎土较细,质地坚硬。釉多呈青灰、青绿色,部分略偏褐或泛黄。装饰上采用刻划、拍印、戳印、堆贴、镂空等手法,纹饰有弦纹、网格纹、绳纹、戳点纹、鼓钉纹等,还有一系列的纹饰组合,如弦纹、戳点纹、几何纹组合等。

据悉,该窑址的年代为距今3700—3400多年,即夏代中晚期、商代中期,是目前全国发现最早的原始青瓷窑址,将我国烧制原始青瓷的历史向前推进了200年(浙江东苕溪年代为距今3500年)。2017年4月12日,永春苦寨坑原始青瓷窑址获评“2016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8年12月,被列为福建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2019年10月,被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22年4月,获评“新时代百项考古新发现”。

未来,苦寨坑窑考古遗址公园将结合“瓷帮古道”,携手邻县德化窑保护、传承和发展,连片打造最早、最美、最大的中国陶瓷文化圈,打造属于福建省乃至中国的陶瓷文化IP。

【德化窑考古遗址】

一窑跨千年

见证海上丝绸之路辉煌历史

德化窑是10—14世纪世界海洋贸易网络中,福建最具代表性的外贸瓷产地之一,作为我国古代东南沿海重要的外销瓷生产遗址,德化窑见证了以泉州港为中心的海上贸易史和对外交往史,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

德化县境内发现的古窑址多达239处,遍布全县18个乡镇。其中,屈斗宫窑址于1976年发掘,证实德化窑陶瓷是海外贸易的重要外销产品。尾林-内坂窑址、生产作坊区于2020年考古发掘,首次在一个窑址中揭露四座横跨宋、元、明、清四个朝代,并有叠压打破关系的龙窑、分室龙窑、横室阶级窑。所有这些窑址的发现,为判定东南亚出土的中国德化瓷器的窑口和断代提供了确凿的实物佐证,为研究海上“陶瓷之路”,陶器外销和宋元明清时期中外贸易友好往来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见证。

德化窑考古遗址公园总面积约67.4公顷,包括龙浔镇的屈斗宫遗址片区、三班镇的尾林-内坂-大垄口-梅岭遗址片区,公园内涵盖了宋、元、明、清各个时期的窑址21处以及瓷土加工区、生产作坊区、瓷帮古道、河流等遗存,系统性、珍贵性和保存的完整性在福建乃至全国都较为少见,整个制瓷业态非常完整。公园计划总投资1.6亿元,争取在3年建设周期内成功挂牌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力争建成为集考古展示、观光体验、研学旅行、休闲购物等于一体的大型文旅融合综合项目。

其中,屈斗宫片区将规划为展示德化窑文化高度的活力片区,规划遗址展示区、考古预留区、文化展示体验区、配套服务区四大功能区。尾林-梅岭片区规划展示德化窑历史工艺的生态画卷,以山溪窑口自然界面为主题,打造山林间考古遗址公园,展示不同时代的窑址,让游客了解并体验不同时期陶瓷烧造的工艺流程。

“德化窑考古遗址公园于2018年获评福建省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目前已完成考古发掘区域的保护展示棚建设,建成宋元德化窑展示馆并对外开放,初步完成公园内的道路提升、环境整治等对外展示项目。”德化县旅游事业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