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都讯(记者 吴日锦 林良标) 新年第一天,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一场以“众神之城”为主题的新年艺术展,集中呈现了宋元时期以来,在刺桐城落地开花的人文信仰,为市民、游客献上一场“泉州宝藏”大片。
“小时候年节拜拜的时候最开心了!”展厅中一幅《百神夜游》的画作前,两名游客触景生情,感怀童年。以往,在素有“世界宗教博物馆”之称的泉州,各种“拜拜”的日子,是孩子们最期待的时刻。这幅画的作者蔡志佳创作灵感就是来源于儿时的记忆,在他眼里,“泉州人有着虔诚的信仰,游神就是闽南人追星的现场。但孩子们眼里,更多的是借着这个由头与‘神仙’四处游境联谊,还能满足一下嘴上的馋虫”。
展馆内,由仰恩大学谢日菲、孙玉婷创作的积木作品《海神护佑下的泉州湾》也格外引人注目。该作品以积木为主要创作素材,辅助三维建模与打印技术,搭建古泉州湾模型,呈现在真武大帝、天妃妈祖两代海神守护下,宋元泉州湾涨海声中万国商的繁华景象。
“土地公跟观音菩萨,是我的家人。”泉州知名文创人、本土文化传播者“吹神”儿时总以为摆在家里同一佛龛内的“土地公和观音”是夫妻,长大后才知道原来这两尊“神明”连教派都不同,“一佛一道,淋漓尽致体现闽南信仰包容”。此次,他以传统神像的木胎,香樟木做主体,搭配3D打印出的飘带配件,设计出佛道相关的符号作为二者之间的链接。作品展出后很受年轻人欢迎。
“这种让文物活起来的展览形式,推进了博物馆及城市历史主题的艺术创作,与公众双向交流,促进了泉州文化的传播。”泉州海外交通史博物馆副馆长陈颖艳告诉记者,“泉州宝藏”新年艺术展至今已举办四届,本次展览展出的180余件作品,均来自泉州各路艺术家及民间艺人之手。展览将持续到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