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刘薇
发热、咳嗽、乏力、咽痛、肌痛……感染新冠病毒后,身体可能会出现这些不适感。然而,有些人却“病急乱投医”,自行服用多种药物,或不清楚用药禁忌,服药反倒将自己送进了医院。
最近,泉州多家医院接诊了一些因服药不当导致腹痛、腹泻、消化道出血等症状的新冠病毒感染者。消化内科医生提醒,一些药物容易引发胃肠道不适,若服药不当可能对胃肠道造成损伤。建议在服药前,了解自身情况以及用药禁忌,尽可能减轻药物引发的胃肠道不适。
案例
吃了退热药与止咳药
她胃肠功能紊乱 他胃出血
1月3日,泉州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接诊了40多岁的泉州患者李女士。
上周日,李女士感染了新冠病毒,出现高热、咳嗽等症状,前往当地诊所看诊并开药。回家后,她服用了布洛芬及咳嗽药,同时为尽快退烧,喝了不少水。不料,服药当天,她就出现了反复恶心、呕吐,并伴腹痛,腹痛主要集中在脐周和上腹部位置。
“吃什么吐什么!吃不下任何食物,也吃不进去一点药!”实在忍受不了,第二天李女士赶往泉州一院。
“这位患者的主要症状是一直吐,其大便、小便正常。经检查,确诊为功能性胃肠病,即胃肠功能紊乱。”泉州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王育斌副主任医师告诉海都记者,询问得知,这位患者的胃肠道本身就比较敏感,平时天气变化、心情不好或饮食不注意时,容易感觉腹部不适。这次感染新冠,其服用的布洛芬与止咳药都容易引起胃肠不适,导致出现相应症状。当天,王医生为李女士开了保护胃肠黏膜的药物,服药后,李女士的症状得到改善。
像李女士这样的患者,近段时间,泉州一院消化内科接诊了不少。就在上周末,一位患者因服用退烧药后出现黑便,并伴有轻微头晕,求诊于该院互联网医院“新冠阳性门诊”。
“这位患者曾患过十二指肠溃疡,有过消化道出血的情况,这次感染新冠病毒,吃完退烧药他就感觉不对劲了,怀疑消化道又出血了。”王医生介绍,患者本身消化道就不好,服用退烧药后可能出现急性胃黏膜损伤。他当即指导患者服用抑制胃酸药物和修复胃黏膜药物。服药后,患者的情况明显改善。
海都记者还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了解到,近期,该院收治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病人明显增多,除了跟消化性溃疡的季节性有关外,跟近期新冠应用退热药也有关。
科普
这几种药物 可能引发胃肠道不适
“新冠病毒可以侵犯胃肠道,导致胃肠不适;同时,有部分患者在服药时,不了解药物的用法用量、注意事项以及服用禁忌等,导致进一步加重胃肠道损害,出现腹痛、腹泻、呕吐、消化道出血等一系列消化道症状。”泉州市第一医院消化内科王育斌副主任医师指出。
王医生提醒,一些新冠药物,西药的解热镇痛药,比如扑热息痛、布洛芬、洛索洛芬等,会损伤胃肠道黏膜;或者合并感染,服用抗菌素,会出现胃肠道反应。止咳药物,比如甘安合剂、氨溴索口服液、右美沙芬口服液等,也都会产生胃肠道反应。中药中成药,比如清开灵、感冒清、连花清瘟、清肺颗粒等,大多数属于清热解毒类药物,性味偏凉,也可能产生胃肠道反应。具体而言,下面这些药物在服用时需注意:
解热镇痛药
退烧药在医学上叫“非甾体类消炎药(NSAIDs)”,也叫“解热镇痛药”,它在抗炎退热的同时,也可带来消化道、心血管、肾脏等多系统和器官的不良反应,其中以消化道不良反应最为常见。布洛芬可引起胃肠道不适如恶心、反胃、腹痛,一般程度轻微,若是患者既往有胃病、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病史,服用布洛芬则需要谨慎,因为它们可诱发胃肠道溃疡复发和加重,表现为较严重的恶心、呕吐、腹痛,甚至便血。
王育斌医生建议,第一,解热镇痛药最好只选择一种,不要和感冒药混着吃;第二,有胃病、高龄、在用激素、抗血栓等其他药物的人群,首选对乙酰氨基酚类药物;第三,温水服药,饭后服用,不要擅自增加剂量,注意用药间隔时间;用药期间禁止饮酒、吸烟,尽量避免喝咖啡、可乐等饮料;第四,合并胃十二指肠炎、溃疡病患者,确需服药治疗时,需在医生指导下用药,避免出现严重并发症。
止咳祛痰药
乙酰半胱氨酸、溴己新、氨溴索,三者对胃肠道黏膜都有刺激性,有胃病、胃溃疡的患者避免使用,出现不适后需避免再次服用。
氨溴索还可引起便秘,成人慢性便秘、顽固性便秘及重度肝病患者需谨慎选择,若出现便秘加重,及时就诊。
右美沙芬、福尔可定,这两种药常与愈创甘油醚等成分组成复方制剂,达到止咳化痰的目的,这类多成分的复方制剂发生嗳气、食欲下降、恶心、便秘、胃痉挛等不适的风险高,但多数轻微且常在停药后数小时缓解。
中成药
对于寒性体质、脾胃虚弱或者有炎症性肠病的患者,连花清瘟胶囊可能会引起腹泻的症状,应慎用。
王育斌医生提醒,在新冠感染服药期间,应清淡饮食,营养均衡,避免辛辣刺激、生冷油腻食物。如果在服药期间出现明显不适症状,应停药观察,避免再次使用。如症状无好转或加重,及时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