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柳小玲 田米 文/图
近日,一场以“百年中山路 时代摄影展”为主题的影像展览在泉州中山南路372号刘胜裕总行悄然进行。160多张老照片,记录了城市变化和寻常生活,让市民、游客更进一步了解中山路的百年变迁史。
据悉,该展览将持续至2月28日,仅周末及节假日期间上午10时至晚上6时开放,感兴趣的市民朋友可前往观展。
一条百年路 藏着古城“精神密码”
近日,记者来到刘胜裕总行探访展览。展览入口只打开一扇小小的铁门,进门时需稍稍弯下腰,就像在穿越一扇时空的“门”。一踏入,映入眼帘的竟是黑乎乎的一片。原来,策展方在一楼用一块块自天花板垂落而下的黑布,巧妙地设计了这一场景,给人视觉上带来强烈的冲击感。
一楼内侧,一台充满年代感的老式电视机,正在循环播放着一张张中山路的老照片,勾起老泉州人记忆里的中山路,也向外来游客诉说着中山路百年来的沧桑变化。
沿着石梯,一步步拾级而上,很快就来到了二楼。二楼的每处空间角落,都被160多张老照片填满了。一上楼,首先看到的便是一幅巨大的“中山路踩街”照片,红红火火的踩街热闹景象,一下子让人想起了记忆里古城内盛行的踩街民俗活动。
二楼的大厅和两个房间内,影像展以“时代”为线索,以中山路为核心,分为“中山路记忆”“南路商潮”“侨光电影院”“百年家族”四大板块进行展示,大到沧海桑田的时代巨变,小到古城人家的世代传袭,无声讲述着中山路的百年故事。
其中,在大厅的白墙上,展示的是一批中山路老照片,而“侨光电影院”板块则重点展示侨光电影院的历史变迁;北侧的房间内,则是关于“南路商潮”的照片;南侧房间内是“百年家族”板块,以年过九旬的李佰佳女士为主角,展陈其本人及家庭的日常生活照,以烟火日常的小切口呈现中山路百年变化。
“目前主要是从民间收藏家手上收集了这160多张老照片,后续我们还将向市民征集相关老照片,不断丰富展陈内容。”策展人蔡景森告诉记者,值此中山路百年之际,希望通过影像化的表达,让市民进一步了解中山路的百年变迁史,感受古城人家与中山路的共生力量,共同探寻古城“精神密码”。
一座百年楼 浓缩街巷烟火人间
刘胜裕总行是一栋四层白墙蓝窗的洋楼,这座建于1924年的“番仔”楼,被称为泉州近代商业的标志性建筑。如今,它经历近百年风霜,依旧傲然伫立。远远眺望,外墙有各种花鸟走兽的装饰,四楼西南角还耸立着一座亭台。
洋楼最早的主人叫刘攸足,他在泉州做桐油生意,是当时泉州远近出名的商人。当时为了建这栋洋楼,他专门请了上海的有名设计师来设计,细节前卫合理,用料也都下了血本。洋楼几乎所有的承重墙,都是从国外运来的粗钢筋加上水泥,一体浇筑,一块砖都没用。厚约20厘米的墙,想要钉个钉子都很费劲。
每层楼几乎都是采用现代式套房结构设计,一厅一厨四房一保姆房,外加多个卫生间。每个卫生间内,都配了抽水马桶,浴室里“年逾九旬”的浴盆,如今还在正常使用。
不仅如此,屋顶的设计更具现代性,铺设了过滤网,用上了“海绵材料”。雨水来时,那些大粒的沙、硫黄、木炭等被过滤网一层层地过滤,水一滴滴地汇入下方的蓄水池内。
楼房如今的主人是年过90岁的李佰佳,她是刘攸足的孙媳妇。72年前,她是泉州南门“南北土特产”批发商的大小姐,丈夫刘瑞昌则是泉州中山南路指挥巷口那座泉州城出了名的“刘胜裕总行”的三少爷。两人经人介绍喜结连理,成婚那年,李佰佳18岁,丈夫20岁。
李佰佳和刘瑞昌都是爱拼的泉州商人,在接手了家里的生意后,经营桐油、颜料、五金等,是泉州第一家颜料公司,名气在闽南盛极一时,一度将家族的财富推向了“泉州第一富”的位置。他们一个曾为泉州人大代表,一个曾是泉州市商会副会长。
不幸的是,刘瑞昌在39岁那年就过世,李佰佳因日夜想念丈夫,觉得这里是伤心地,后来带着5个孩子远赴香港,投奔亲人。离开后,她仍天天想着、念着泉州。于是,等到孩子都长大了,她便频繁回泉州,到现在每年大部分的时间,老人都与这座洋房相守。她的丈夫就葬在泉州东门外,在过去,周边房楼还未建起时,站在这栋洋楼三楼餐厅的窗口,李佰佳可以望见丈夫的墓地。
2023年,泉州中山路迎来“百年诞辰”。这栋洋楼也历经近百年的时光洗礼,见证着这条百年中山路的芳华岁月,以及南北一条街的烟火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