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春节临近,很多人选择自驾返乡。专家提醒,长途驾车,除了注意避免疲劳驾驶、酒驾等,还要注意避免“药驾”。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药学部主任刘茂柏主任药师介绍,一些药物在服用后可能引起嗜睡、头晕、反应模糊、视线重影等不良反应,从而发生危及行车安全的“药驾”。当前,不少人处于“阳康”阶段,而不少感冒药、止咳药都可能含有让人“犯困”的成分,一不小心就可能发生危险。因此,服药前一定要仔细看说明书,并安排好出行时间。专家还特别提醒,除了感冒药,春节期间大吃大喝,一些人会准备预防消化系统疾病的药,而这些药也可能有“药驾”危险。
服两片感冒药后
“想刹车,却使不上劲”
近日,福州的王先生(化姓)在开车途中,恍恍惚惚,撞上另一车道上的一辆车。交警来处理的时候,王先生告诉交警,他当天没有喝酒,只是“阳”后咳嗽难受,吃了两片“泰诺”片,没想到上路不久就感觉自己手脚不听使唤、头晕,整个人都飘起来似的,想刹车,却使不上劲。
“这是典型的‘药驾’。”刘茂柏主任介绍说,“药驾”简单来说就是指服用了影响驾驶安全的药物后仍然驾驶的行为。“泰诺”片里面含有对乙酰氨基酚325mg、盐酸伪麻黄碱30mg、氢溴酸右美沙芬15mg、马来酸氯苯那敏2mg。其中,马来酸氯苯那敏是一种抗组胺药,常用于感冒后流涕、打喷嚏以及各种过敏症状,它具有明显的中枢抑制作用,可引起虚弱感、困倦、嗜睡等不良反应;氢溴酸右美沙芬是一种中枢镇咳药,它可抑制延脑咳嗽中枢而产生镇咳作用,也会引起头晕、头痛、嗜睡等不良反应。
王先生吃了两片“泰诺”,该药含有4mg的马来酸氯苯那敏、30mg的氢溴酸右美沙芬,两种药均达到了单药治疗的单次最大剂。因而容易出现头晕、嗜睡、精神恍惚等,继而可能发生交通事故。
“单方药大家比较容易辨别,一些复方药品容易被忽视。”刘茂柏主任说,除了“泰诺”片,日常的感冒药、止咳药,如感冒清、感速康、速克感冒、酚麻美敏、氨麻美敏、氯芬黄敏、重感灵、复方感冒灵、复方甲氧那明、咳特灵、康乐鼻炎、鼻舒适等感冒、镇咳、鼻炎用药中,均含有氯苯那敏。因此服用这些止咳药、鼻炎药或者感冒药后一定注意,不要驾驶车辆。
7大类药物可发生“药驾”
合理安排服药时间
有资料显示在我国由“药驾”造成的交通事故占整个交通事故的10%。而实际上,除了大家熟悉的“药驾”,很多药物可能让您降低正常的判断力和应急能力,发生危险,这样的危险可发生在开车时,也可以发生在高空作业、日常工作,甚至是过街、乘车等日常行为中。
据了解,世界卫生组织列出七大类在服用后可能影响安全驾驶的药品,并提出在服用上述药品后应禁止驾车,包括:对神经系统有影响的催眠药物、有恶心呕吐反应或变态反应的药物、止痛类药物、兴奋剂、治疗癫痫的药物,以及某些抗高血压药物和降血糖药物等。
“服药时一定先认真阅读该药说明书。”刘茂柏主任说,在一些药品说明书中的注意事项和禁忌里会有“服药后不得驾驶飞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字样,看到这条提示就一定要避免驾车。
另外,不同成分在不同患者体内产生影响的时间差异可能很大,如必须驾车一般需要等待药物在人体内的浓度下降到一定水平后再驾车;如必须服用这类药物,可在服后休息6小时,观察服药后的反应后再考虑是否可正常工作。一天服用一次的药物尽量安排在晚上睡前服用。
同时,在服药后操作或开车时,应时刻留意自身状态,出现身体不适或异常,应该休息,情况严重的要及时寻求帮助,及时就医。
□延伸阅读
服用这些药物,要仔细看说明书
心血管系统用药 某些抗高血压药,服用后可能产生体位性低血压,出现头痛、头晕等症状;一些抗心绞痛药,如硝酸甘油、硝酸异山梨酯可能引起头痛、眩晕、视物模糊等反应。
消化性系统用药 抗消化道溃疡的药品,如奥美拉唑等,服用后偶见疲乏、嗜睡等反应;解除胃肠痉挛药,如阿托品等可使睫状肌调节麻痹,导致视近物不清。
糖尿病用药 各类降糖药物都具有引起低血糖反应的潜力,每次用药前核对药名、剂型、剂量以及给药时间。如出现低血糖,应积极查找原因,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和治疗剂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