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毛朝青 周明太
见习记者 刘锦涵 文/图
对于远方的游子,心中绕不开的永远是乡愁,无数次梦中的故乡年味,总能唤醒他们内心最深的记忆,让无数在外的游子魂牵梦绕。家乡的味道、家乡的变化、父母的惦念总让游子们牵挂。过年了,回家看看,是乡愁最好的解药。今年春节,海都记者毛朝青、周明太踏上归乡之路,他们也记录了不一样的年味。
家乡的年味藏在烟火气里
年三十一大早,海都记者毛朝青就开始贴春联。毛朝青来自浙江江山,今年春节,他离开福州,回到阔别三年的江山老家清湖街道东儒村,与亲朋好友共度愉快、温情的春节。
按照家乡的规矩,贴春联讲究先大门后小门,先左边后右边,然后贴横幅,这样才表示迎春接福。而最重要的莫过于制作年夜饭,一家人齐上阵,“蒸大虾”“煲土鸡”“炖鱼头”,寓意新春吉祥,年年有余。
对于老江山人来说,年前最重要的是杀年猪。每到年尾,村里的杀猪师傅都得从早忙到晚,其实杀猪只需三两下就能完成,最麻烦的要数剃毛了,一头猪得烧四五锅开水,才能将猪皮上的毛刮干净。
而腊月最后的几天,老家的亲友已开始炒米糕、包粽子、煮薯条、做豆腐……
村里的豆腐作坊,也迎来了一年中最忙碌的时候。村民挑着浸透的黄豆,把并不宽敞的老作坊挤得水泄不通。石磨吱吱作响,制成的豆腐、千张等,是千家万户春节招待客人的丰盛菜肴。
记忆中的年味,少不了糍粑的味道。打糍粑是一项体力活,需要一家男女老少齐上阵,经过一遍遍的捶打与蒸煮,糍粑才能制作完成。过年吃糍粑的习俗在江山已沿袭了数百年,当地还有关于糍粑的麻糍节,它寄托着亲人平平安安、事事顺心的祝福,同时,也寓意着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美好向往。
陌生又熟悉的故乡
有父母浓浓的牵挂
海都记者周明太今年春节也踏上归途,回到阔别两年的广东陆丰市,与家人团聚。对他而言,回到故乡的第一件事就是认路。近两年,村里的变化实在大,不少居民家都盖起了三层的小洋楼,原本的小路也新修了国道。对于家乡的变化,他感叹:“真是日新月异,很多路都不认得了。”
舞狮,是村里过年期间最为热闹的活动,在防疫“新十条”发布后,舞狮队的业务突然繁忙了起来。活泼可爱的小狮子穿梭在村中小巷,为村民祈福,并送上新年的祝福。
由于工作需要,明太并未在家长时间停留,待了几天又匆匆开车返回福州。也许不管多大,在父母眼里,我们永远都是孩子。回单位前,父母早已在他的车里塞满了地瓜、咸菜、海鲜等家乡特产,如果说返乡途中带着的是对故乡的思念,那么离开时满载的则是父母的深情。
对于游子来说,浓浓的年味洋溢在家乡的土地上,在张贴的喜庆春联里,藏在荡漾的绵醇美酒里,飘香在丰盛的佳肴中。回到家乡,与家人团聚共享年味,才是乡愁最好的解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