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梁展豪 实习生 陈谊 江舒茜
春节档电影火爆上映,3D动画影片《熊出没》和《深海》受到不少观众追捧。
然而不少市民在智慧海都平台上反映称,许多影院不再提供免费3D眼镜,他们购买了电影票后,还需要额外付费购买3D眼镜。对此,记者走访福州多家影院了解情况。
探访:
福州多家影院不提供免费3D眼镜
记者走访万达影院(建总康桥里店),看到大厅里放置着一台3D眼镜售卖机,前来观看3D影片的顾客需要扫码,然后选择商品再进行支付,才可以取得3D眼镜,其中儿童和成人的一副3D眼镜,售价均为5元,夹片式眼镜则是10元。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影院出于疫情因素的考虑,从去年春节开业以来,一直对3D眼镜采用售卖的形式,“市民也可以自己带”。
走进福州金逸影城紫阳巨幕店里,记者观察到,售票处的LED屏幕上写着“观看3D影片的顾客需要自备或到现场购买3D眼镜”,检票口前的立式海报上也清晰地标示“根据晋安区疫情防控部门要求,为防止交叉感染,观看3D影片,请自备或现场购买3D眼镜”,该影院出售的三款3D眼镜,价格从3~12元不等。
几何影城(福州五四北店)没有张贴收费告示,也未设置3D眼镜售卖机。记者与工作人员沟通后得知,疫情发生前,该影院也提供免费3D眼镜,疫情开始后,则以5元一副进行收费。
福州大戏院的相关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影院免费提供3D眼镜,顾客还可以到售票处领取免费的一次性消毒镜布。“观影结束后,我们会统一回收3D眼镜,进行消毒、封装。”
市民:建议提供免费与付费两种选择
记者在“淘票票”和“猫眼电影”平台搜索发现,不少场次的界面都挂有“3D眼镜收费”的标签。各影院在平台上给出的说明也不尽相同,有的影院建议自备或购买3D眼镜,有的则少部分收取押金或免押金。
“我基本在APP上购票,一般都会注意。”谈及观影前是否知晓3D眼镜的收费情况时,市民黄先生如是回答。
采访中,多位市民倾向于在观影前自备3D眼镜以便自身循环使用。市民刘女士说:“有一次去看电影,突然被告知不再发放免费3D眼镜,就在电影院直接购买了,一直用到现在。”当然也有一些特殊情况,市民陈女士告诉记者,出门观影时可能忘记携带3D眼镜或心血来潮想看3D电影时,就只能选择“复购”了。
有的市民建议:“希望影院能考虑消费者的不同需求,给予自行选择免费或付费使用3D眼镜的权利。”
律师:应将决定权交由消费者
就此问题,记者采访新世通律师事务所的康国俊律师,康律师表示,《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六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格式条款、通知、声明、店堂告示等方式,作出排除或者限制消费者权利、减轻或者免除经营者责任、加重消费者责任等对消费者不公平、不合理的规定,不得利用格式条款并借助技术手段强制交易。”“观看3D电影必然需要3D眼镜,电影院不得以公告或者通知的形式,免除自身提供3D眼镜的义务,这是不公平、不合理地利用格式条款,是否使用电影院的3D眼镜,决定权应该交给消费者。”
记者了解到,中国消费者协会曾对该现象在官方微博上发声:“3D眼镜是观看3D影片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消费者按照3D电影的票价购买了观影服务,影院经营者就应当依约向消费者提供满足观影要求的全部服务,影院将自身应当承担的服务义务拆分开来,属于典型‘不平等格式条款’,涉嫌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医生建议
自带3D眼镜更安全
那么,公用3D眼镜是否存在传播眼疾的风险呢?
福建省直机关医院眼科副主任医师林泰南表示,每个人身上都带有不同的细菌和病毒,如果公用的3D眼镜消毒不严格,容易造成交叉感染,传播眼疾。特别是夏秋季节,细菌和病毒活跃,红眼病进入高发期,若患者戴过的眼镜被另一个人使用,感染概率会大增。看3D电影最好自备眼镜,如若使用公用眼镜,最好在使用前先拿酒精棉球擦拭。观影过程中,不要用手擦眼睛,看完电影后要及时洗手。看3D电影时,尽量选择中间或偏后的座位,每看30分钟左右就应把3D眼镜摘下,让眼睛休息一会。
此外,林医生提醒,3D电影很容易引发视觉疲劳,幼儿长时间看3D影片,眼睛会很疲劳,容易造成假性近视、斜视、弱视。“建议14岁以下的孩子少看3D电影,5岁前不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