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闽闻·气象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冶山摩崖石刻新编》在福州首发

民间文史爱好者为石刻“纠错”

《冶山摩崖石刻新编》

马天翮的五言绝句石刻

“雉梁”石刻,刻于一九三一年五月

N海都见习记者 吴雪薇 记者 罗丹凌 毛朝青/图

2月7日,《冶山摩崖石刻新编》新书在福州首发,该书介绍了冶山摩崖石刻研究方面的“十大进展”:马天翮五言绝句中的“变”字辨识、涵庄楹联石刻(下联)、5处地界石刻、“雉梁”的意义发掘、“桐岵”和“薇屺”刻、“唐陈将军岩建牙”、“鹤舫”和“晴雪峰”刻、“冶山古迹”刻、“状元”刻,以及“冶山中井”刻。

海都曾独家报道发现“雉梁”始末

2019年10月3日,冶山仁寿堂石阶断榕残根处发现“雉梁”刻,受古榕树和仁寿堂建筑挤压,石刻自上而下在“雉梁”两字靠左部沿垂直方向开裂并稍有错位。旁款小字因石质风化,并有榕树根须遮掩,依稀可见“聚集于此其”5字,其来历与含义曾引起学界广泛探讨(海都报2020年6月28日、7月26日、7月29日曾进行独家追踪报道)。

本次新书发布会公布了最新研究结论——近代文化名人施景琛在《榕城泉山纪略》记载:“雉梁刻于民国二十年五月五日雉集于泉山之东因名。”该“雉梁”刻于1931年5月。当时施景琛等人躲避混乱政治局面,在1928年后协助陈衍主持整治冶山,修复名胜,保护古迹。他们共同以孔子的“山梁雌雉”作譬,表现了“见机知命”“遁世远祸”,为乡人办好事的家国情怀。

“爰”还是“变”?他们很较真

新书还对位于七曲与“望京山”石刻间的马天翮五言绝句石刻“一丘莫云小,昂头可天表。十丈红尘底,变换穷昏晓”中的“变”字进行了辨析。《福州摩崖石刻》《图说三山》《冶山史话》《鼓楼摩崖碑刻》等书籍中,均将“变换穷昏晓”的“变”字辨析为“爰”字。

冶山斈社社长陈元春结合石刻的书法和这首绝句平仄及词组分析,得出应为“变”字的结论,并在文史专家和书法家反复商讨后,基本达成是“变”而非“爰”的共识。

据了解,冶山斈社是一支由来自各行各业,热爱“闽都文化”的志愿者组成的文化志愿服务队,他们依托中山社区,开展冶山及周边中山堂(明清贡院的至公堂)、城庙、欧冶池、唐马球场等历史遗址、人文古迹的文史研究与推广。

福建省文史研究馆原馆长卢美松称,冶山摩崖石刻既彰显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及精神内涵,也承载了物质和精神的双重意蕴,是一份重要的历史文化记录。他相信《冶山摩崖石刻新编》将为众多探访冶山古迹的游客与读者了解本地的历史文化提供重要材料。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