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要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二月二龙抬头 你理发了吗?

民间认为,这天是理发的好日子,福州各理发店迎来了消费小高峰

“龙抬头”这天,福州理发店迎来消费小高峰

N海都记者 罗丹凌 毛朝青 实习生 周婉怡 文/图

昨日是农历二月初二“龙抬头”,你理发了吗?

俗话说,龙抬头,剃龙头,一年都有好彩头。伴随着这一传统习俗,福州各大小理发店迎来了消费小高峰。市民积蓄了一个春节的理发需求,借着“龙抬头”的好彩头集中释放。

那么,“龙抬头”这一天,“Tony”们到底接待了多少客人?这些客人有啥美发需求?21日上午,海都记者走访了鼓楼区华林路、华屏路、五四路上的数家美发沙龙,了解相关情况。

客流量是平时的两三倍 Tony忙“疯”了

不少“Tony”都表示,二月初二,店里的生意比以往火爆多了。

昨日上午10时许,在华屏路上的“好印象美业”里,店老板正在帮一位女顾客剪发,另一位男性顾客在一旁等待。在记者进店约三分钟后,又有一名顾客进店,等待理发。

店老板表示,“龙抬头”这一天的客流量,是平日的两三倍。等待的男性顾客告诉记者,他上一次理发还在春节前,如今头发又变长了,就想着趁“龙抬头”来剪发,图一个吉利。

华屏路上的“明辉理发店”里,也很热闹。两位依伯正在剪发,两位依姆正在烫发。老板说,店铺自早上9点开始营业,仅一个小时,他已经接待了四五位客人。

随后,记者又来到位于华林路的“可可丽舍”。上午11时许,这里座无虚席,且顾客多为年轻人,每位理发师都很忙碌。一位老家在东北的客人介绍,在北方,“龙抬头要理发”的习俗更加流行,几乎每个人都会选择在这一天去理发。这不,虽然他在福州工作,仍要延续老家的传统。

“慕紫”位于五四路上,店长陈先生表示,从预约量看,“龙抬头”当天的整体客流量会比平日多20%左右。

据美团数据显示,截至2月20日,“理发”相关搜索量同比去年上涨102%,“龙抬头”主题团购销量环比上周增长118%。多位商家称,消费高峰从周末便已开启,预计将持续一周时间。

昨日,福州市鼓楼区洪山镇锦江社区也联合有关单位,在融侨锦江D区亲水广场开展便民服务日活动,为到场的居民提供免费理发等便民服务。

来剪发的客人 多为男性与学生

有趣的是,“龙抬头”这天去理发的客人,都有着相似的美发需求。

据“可可丽舍”店长介绍,虽然“龙抬头”时的客人增多,但营业额并不一定有所增加,因为大部分客人都是来剪发的,且大部分客人都是男性、学生。

“男性顾客来剪发,没有女生那么多要求。”该名店长说,大部分男性客人都是想单纯剪短头发,让精气神更足,来迎接新的一年。

既然“龙抬头”这一天,“Tony”们很忙碌,他们是否有做些准备呢?记者了解到,不少“Tony”会通过提早一个小时上班或推迟一个小时下班的方式,来延长工作时间,以此服务更多的顾客。若有些“Tony”刚好在这一天轮休,也会选择牺牲自己的休息时间,之后再来调休。

□知多一点

古人理发讲究多

民间认为,“龙抬头”这天,是理发的好日子。孩童理发,寓意健康成长;大人理发,希望带来好运。那么,古人是如何看待理发的呢?

据资料显示,秦汉时期,受到“身体发肤,受之父母”的儒家思想影响,人们不随意剔除头发,而是毕生“束发”。当时,剃发甚至是一种刑罚,只有犯法的人才会被剃去头发、胡须。

到了宋代,“理发”一词最早出现在文献中。著名理学家朱熹在注疏《诗·周颂·良耜》中“其比为栉”一句里说明:“栉,理发器也。”不过,这里的理发和如今的理发意义不同,栉是梳子和篦子的总称,主要用作梳理头发。宋朝,理发业已经比较发达,有了专门制造理发工具的作坊。那时,人们对理发有个特殊的称呼叫“待诏”。不过,那时百姓并不能随心所欲地理发,头发的长度、理发的日子都有专门的规定。

明朝时期,由于社会活动增多,人们便注重自己的形象,理发业更加发达。清代改男子“束发”为“辫发”,额前顶部头发需剃去,剃头业自此兴起。当时,到处都有理发工手执剃刀沿街叫卖,给人理发。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