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涓 通讯员 于艳鋆 文/图
“今天血压会偏高一点,降压药有吃吗?”3月5日,罗源县霍口畲族乡山垄湾村卫生所乡村医生李养明像往常一样,来到老人肖淑英家中为她测量血压。像这样的上门义诊他已经坚持26年了,但在“学雷锋纪念日”这天就显得格外有意义。
20多年来,李养明的手机一直保持着24小时畅通,不论刮风还是下雨,只要村民一个电话,李养明都随叫随到。
从小在村卫生所长大 当村医成了他一生的选择
1997年,20岁的李养明从福建省福州卫生学校毕业后,主动放弃去城市从医的机会,毅然回到家乡成为一名乡村医生。
李养明出生于“村医世家”,他的祖父与父亲都是当地的赤脚医生。在他的记忆里,童年是村卫生所药房里中药和西药混合的味道。“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爷爷就教我学习中医的知识,让我把书中的药名都熟记于心,同时也慢慢地接触了西医。”李养明表示,爷爷和父亲是他医学知识的启蒙老师,而卫生所成了他学习与实践最好的平台,也是在此开启了他的从医初心。
是村里的“120” 更是大家的“有名”医生
记者在山垄湾村卫生所看到李养明时,他正在检查村民后背疼痛的问题。“他可是我们村的‘有名’医生,医术好,不少邻村的人也都来这儿看。”卫生所里来检查的村民不停地向记者夸赞,也向记者解释了“有名”医生的由来。原来,养明二字的方言与有名二字的方言读音相近,李养明待人亲和,医术精湛,“有名”医生由此而来。而面对村民们的热情,李养明总是笑着说:“这是我身为医生的职责。”
山垄湾村距离罗源城关30多公里,全村户籍人口1500多人,青壮年几乎都在外务工经商,留下的常住人口只有三四百,主要是留守老人和儿童,而且分散在9个自然村,一道山坡隔着一道山坡。
“是养明医生救了我一命。”梨坑自然村村民雷福顺今年77岁,回忆起2011年的那次突发疾病仍心有余悸,但他心中藏的更多的是对李养明的感激之情。那天中午,雷福顺在家中突然出现无法抬脚行走的情况,就给李养明打电话。正在吃午饭的李养明立马放下碗筷,背起出诊箱就急忙赶往雷福顺家中。李养明怀疑老人是脑梗,即催促他家人速打120急救中心电话将雷福顺送往县医院就诊检查。“幸亏养明医生及时赶到作了初步判断,才能送医及时,否则就有生命危险,更别说我现在这么好的愈后效果了。”雷福顺说道。
“养明尽心尽责,待人亲和,还会定期随访,给村里慢性病老人、行动不便老人上门诊疗,送医送药,是我们村的‘雷锋式’好医生。”山垄湾村党支部书记肖仕清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