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社区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年过六旬 依旧“爱管闲事”

她是鼓西街道居民信任的金牌调解员,被大家亲切称为“秀琴姐”

鼓西街道的“金牌调解员”陈秀琴

N海都记者 马俊杰 文/图

今年62岁的陈秀琴,2011年从福州市鼓楼区鼓西街道梦山社区治安调解主任岗位上退休,到鼓西街道司法所专职从事调解工作,2013年被司法部授予“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荣誉称号。

如今被大家亲切地称为秀琴姐的她,依旧活跃在街道社区居民中,用自己的真情和细致,调和着邻里关系。

“淡定”把心练宽 委屈时处理好情绪

昨日上午,记者来到鼓西街道司法所,陈秀琴正在打电话:“对,这事我还会再去一趟,老王家的孩子最好也约来……”还未等记者掏出本子,她便开始自我介绍,就像福州俏皮话所说的那样,“鼎边糊,一粘就熟”,充满了亲和力。

陈秀琴最早接触与调解相关的事务,是1979年在当时的赛月居委会帮忙过一段时间。“那时候就觉得居委会的阿姨很厉害。一杯水的时间,矛盾双方的怒气消了;我又帮忙倒了一杯,等这杯喝完,事情就解决了。”

2000年,陈秀琴在梦山社区从事治安调解工作初期,有件事情让她印象深刻。“有一次,辖区居民打电话来社区抱怨,邻居租户三两天才清理一次垃圾,夏天气温高,堆放在楼梯间的垃圾气味难闻。说了几次没什么效果,希望我们去说说。”陈秀琴去了现场,经过一番沟通,租户及时处理了垃圾。事后,她才知道,那位投诉的居民就在自家门后,透过猫眼一直看着整个过程。

“类似的事情不少,不过也正是这样,管的‘闲事’多了,辖区居民对我的信任感也在积累,和大家更好沟通了。居民见面时打招呼的多了,秀琴姐、秀琴姐,也就这么叫开了。”陈秀琴说。

陈秀琴告诉记者,她平时坚持游泳和练习武术,“调解挺耗费体力、精力的,你看我现在的状态还挺好”。记者问她,调解工作中会不会受到负面情绪影响时,陈秀琴笑着回答:“怎么不会?不过我像红庙岭那样,将这些负面情绪进行垃圾分类,做无害化处理。多年调解工作,心也练宽了,我的微信名叫‘淡定’。”

经常传经送宝

有时还要“出马助阵”

鼓西街道司法所负责人告诉记者,人民调解工作,就是通过说服、疏导等方法,促使当事人在平等协商基础上自愿达成调解协议,解决民间纠纷的活动。将矛盾化解在诉讼之前,能对居民和谐相处起到积极作用。

鼓西街道有不少老旧小区,也有一些是无物业管理的自治小区,邻里间有时发生矛盾,常常会找到社区或街道,向工作人员求助。

鼓西街道保定社区综治调解员陈惠英告诉记者,在从事调解工作的3年期间,遇到难以调解的情况时,首先会想到找秀琴姐帮忙。“她有一种独特的亲和力,遇事不先急于评判,常在双方角度上考虑问题,从她身上学到了很多。”

曾与陈秀琴共事过的陆庄社区书记林锦说:“耐心、细致,是陈秀琴工作上的特点。调解工作往往要多次沟通,她都不厌其烦。有时社区这边调解遇到‘卡壳’,只要向她求助都会及时前来。她还不断学习法律法规,能把握住问题的关键点。”

在调解工作中,陈秀琴用耐心细致、善于换位的思考方式以及极强的亲和力,受到辖区居民的信任。2022年,鼓西街道含所辖各社区共完成调解200多件,陈秀琴参与调解近70件,调解量名列全区前茅。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