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7版:社区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罕见病SMA患者 再迎“生命减负”

脊髓性肌萎缩症口服药进医保,本月起正式落地福建,多家医院开出“首方”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3月1日,新版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正式实施,首个治疗脊髓性肌萎缩症(SMA)的口服疾病修正治疗药物利司扑兰也在其中,并再次降价,相比最初的价格,单瓶降幅达94%,SMA患者再迎“生命减负”。

据悉,截至发稿时,我省已有多家医院开出“首方”。

单瓶降价94% 给患者家庭带来新希望

2月28日,是第16个“国际罕见病日”。3月1日上午,在福建省儿童医院呼吸科病房,年轻的郑女士(化名)拉着5个月女儿的小脚,帮助她学习蹬腿。她女儿1个多月大时,因不会像同龄宝宝那样学习抬头,四肢也不灵活,到医院进行了包括基因检测在内的一系列检查后,被诊断为1型脊髓性肌萎缩症(SMA),随后开始接受口服药物治疗。

郑女士告诉记者,当初,得知孩子患了罕见病,药物昂贵,伤心又难过。如今药品进入医保,给他们这些被疾病缠住的家庭带来了新的希望。

据了解,创新药艾满欣(利司扑兰口服溶液用散)在上市之初,价格高达63800元/瓶,后来降到1万余元/瓶。3月1日起,该药纳入国家医保目录,再次降到3780元/瓶,总降价幅度达到94%。医保报销后,福建的SMA患者家庭自付不到1000元/瓶(各地医保报销比例不同,价格略有差异)。

罕见病SMA患儿 越早用药获益越大

福建省儿童医院呼吸科副主任唐秋雨介绍说,脊髓性肌萎缩症(SMA)是一种危及全身多器官、可致残致死的罕见神经疾病,也是导致婴儿死亡的最常见遗传疾病之一。其中约80%患儿会在出生后18个月内起病,重症SMA患儿如不进行有效治疗,很少能存活超过两岁。

“对SMA患儿的治疗,一直存在着确诊难、药品少、负担重的困境。”该院呼吸科副主任医师陈燕玲表示,由于多数人对SMA疾病认识不足,筛查意识不强,导致不少患儿延误了最佳治疗时间。事实上,越早接受治疗,SMA患儿获益越大。

两位专家都认为,SMA患儿除了需要终身服药,后期的康复治疗也非常重要,社会要对此类患儿多一些关爱。

罕见病特效药

成为医生的“武器”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罕见病患者的用药保障和健康权益,越来越多‘小群体’的用药困境正在被破解。”谈及SMA的治疗,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医师张奇杰也很有感触,不少罕见病至今尚无特效药,医生明确诊断了也无能为力,而SMA患者从无药可治到有药可治,再到有药可选,“给患者及家庭带来了新生的希望,对于我们医生来说,也有了‘武器’”。

据介绍,不少SMA患者在婴幼儿时期就发病,口服的给药方式让患者更容易接受,无需接受侵入性手术,也减轻了公共医疗资源压力。利司扑兰是根据患者的年龄、体重来阶梯剂量给药,进一步减轻了低龄患者的用药负担,有助于推动尽早治疗。据悉,3月2日,一名SMA患者也在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了口服治疗“首方”。

不少罕见病是由遗传因素导致的。对此,张奇杰表示,SMA作为遗传性疾病,要把好四个关口,即婚前检查、孕前检查(遗传咨询)、产前检查、新生儿筛查,以期早发现、早干预。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