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5版:闽闻·气象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长乐整治修复沙尾海滩 滨海新城建设逐步提升

福州滨海新城森林城市景观带(沿海防护林) 赵马峰/摄

N海都记者

刘文辉 汤先增

记者近日获悉,围绕5月1日整体开放运营的目标,福州海滨旅游度假区今年上半年重点打造下沙、王母礁、三营澳—沙尾片区等三大区域。

其中,沙尾海滩修复与养护工程海域使用论证报告正向社会征求意见,计划投资约1.1亿元,参照浴场海滩的标准,对沙尾5.2公里海滩进行修复与养护。

细分海滩修复区域 提高度假区“颜值”

如今的沙尾海滩海水湛蓝,碧绿的防护林已基本成形,但海滩基本处于野生状态,部分沙滩宽度较窄,有一些海漂垃圾。

对此,沙尾海滩修复与养护工程内容拟为海滩垃圾清理、退养还滩、滩肩补沙、沙丘修复、后滨沙地植被修复等。工程补沙量17.7万立方米,后滨沙地植被修复15.8万平方米。工程总投资约1.1亿元,施工期9个月。

根据场地各段现状不同,大体可将岸线后滨植被修复区域分为北部、中部、南部三大区域。

北端最窄处宽度仅约10米。防护林现状保留较完好。在防护林前端种植开花地被,以及白茅、单叶蔓荆等灌木地被,穿插点缀马鞍藤、海边月见草等固沙植物,增加植物层次与多样性的同时,阻止沙丘向防护林内移动。

中部可种植宽度较宽,约为35米,种植空间较充裕。沿岸以种植马鞍藤、海边月见草等耐盐碱、抗风较强的草本植物为主,适当点缀单叶蔓荆、白茅等,丰富景观层次。

南侧地段后滨可种植宽度较宽,为30米至40米。后滨现状已有马鞍藤覆盖,覆盖宽度最高可达约30米。采用海边月见草、白茅、单叶蔓荆等本土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修补,地被相互自然交融,后方成排种植防风固沙性能较好的红花夹竹桃、黄槿,并在植物最前端增设防风屏障。

而经过此次修复,防护林将变得树种更多样、色彩更丰富美观。一些沙滩将补沙,抬高拓宽,沙滩将更整齐。同时,整个海滩更干净整洁,提高“颜值”,为福州海滨旅游度假区“美颜”。

助滨海新城海岸带

打造完整生态屏障

据介绍,福州滨海新城拥有35公里的滨海岸线,25公里长的延绵沙滩,24平方公里的闽江河口国家级湿地保护区,15平方公里的东湖湿地以及207平方公里的漳港海蚌增殖保护区等独特的自然资源。

而滨海新城北部生态屏障已基本打造完成。上述项目在滨海新城海岸带保护修复工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滨海新城重要生态系统生态功能和减灾功能,着重构建南部防灾减灾自然生态空间体系,最终建立完整的滨海新城海岸带生态屏障,全面提升该区域海岸带的防灾减灾能力,构筑集海岸防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固碳增汇、生态优化功能于一体的滨海新城海洋生态安全格局。

目前,福州滨海新城海洋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总投资约6.15亿元,实施下沙、沙尾和五显鼻片区海岸带保护修复三大工程,着力改善水体和岸滩环境质量,加强海湾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