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陈逸之
“十四五”时期,预计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总量将突破3亿。目前,我国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口已高达4000万,老年人口护理成为一大需求。不过,受到薪资待遇、社会价值、机构管理等因素的影响,护理行业仍旧存在不少缺口。“请护工难”“护工工作难”也成为养老护工、养老机构、有需求的老人的头疼问题。记者近日走访福州养老市场,了解存在的问题。
亲身讲述
“护理工作对我的身心造成双重影响”
今年24岁的小翠大学就读护理专业,毕业后进入福州一家知名养老机构工作。然而几个月后,小翠从这家养老机构辞职了。
“护理工作不只是身体上的劳累,还有心理上的疲惫,对我的身心造成双重影响。”回忆起短短几个月的护理工作,小翠直言“好辛苦”。她向记者分享了在养老机构的日常工作:值白班时,通常需要给失能老人擦洗、换衣服,户外活动时陪伴老人们在花园散步,每到饭点给失能、半失能老人喂饭;值晚班时,定时巡逻,查看是否有老人需要起夜,或是给老人盖被子。
“困难的并不是做这些事,而是同时帮助多位老人做同一件事。”小翠告诉记者,她与另外两位同事同时护理15个老人,虽然大部分老人可以自行行动,但也要细心照顾。“每位老人的性格不同,每一天的心情也不同,你很难保证他今天依旧愿意做昨天愿意做的事。”小翠说,每天花费最多时间与精力的事,便是如何说服老人。最终,日复一日的琐碎消耗了小翠的耐心。“我自认为是个有爱心的人,但是实际的护理工作比想象的困难太多。”最终,小翠离开了养老机构。
而40岁的萧萧则对护理工作的薪资待遇与社会认知感到苦恼。不久前,她接下了一份住家护理工作,一对一看护一位坐轮椅的半失能老人。
萧萧说,她并不排斥脏活累活,“但在这家做了一段时间的护工后,我觉得我的薪资待遇可以再提升一些”。萧萧告诉记者,雇主一个月给她发5000元的工资,她负责照料老人的全天事务。“我平时也要给老人煮菜、洗衣服,并不只是纯粹照护老人。”老人的肠胃不好,有时会呕吐、腹泻,萧萧在给老人擦拭更衣后,还要抓紧时间洗脏衣服。“两头都要顾着,真有点吃不消。”萧萧也提出涨薪的要求,但雇主以“已经包吃住”的理由婉拒了。“也不能全怪雇主,没办法,市场普遍就是这个价。”萧萧无奈之余,只能这么安慰自己。
而雇主一家的态度也让萧萧心里不舒服:“在医院,我可以是一名护工,但在雇主眼里,我只是个保姆。”萧萧表示,雇主会顺便要求她准备其他家人的饭菜,还让她在老人休息时简单清洁一下家里的卫生。“我也不好意思拒绝,但时间久了心里也憋屈。”萧萧坦言,正在考虑辞职。
行业问题
人员流动性大、从业人员短缺、培训不规范
记者了解到,流动性大、从业人员短缺、培训不规范等是目前护工行业存在的问题。
文女士的父亲长期瘫痪在床,没有自主行为能力。由于养老机构床位短缺,其父亲不得不在家休养。“我要上班,我妈一个人顾不过来,必须找护工帮忙。”然而,许多护工听说了文女士家的情况后,都拒绝了,而愿意来家里的护工,也在几个月后辞职了。“最长的不过一年吧,真的不好请人。”文女士说,她曾提出一个月8500元且包吃住的聘任条件,但来求职的护工依旧寥寥无几。
福州一家养老院的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多数养老机构存在护理人员短缺的情况。“疫情防控期间,我们养老院采用的是全封闭管理。有的老人长期见不到家人,情绪不稳定,就会把情绪转移到护工身上。护工长时间回不了家,心里也会郁闷。”该负责人告诉记者,养老院在那段时间的经营压力很大,发放给护工的工资较之前略低。多重压力下,两个月内有近十位护工辞职。
此外,由于护工工作繁重、工资待遇较低,多数护理专业毕业的大学生不太愿意从事护理工作。“很多前来应聘的是年长的农民工或下岗职工,但是他们的专业知识水平肯定没有大学生高。”该负责人表示,这也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护工难以提供高水平的护理服务,护理行业难以发展,难以吸引更多人进入护理市场。
部门应对
福州已出台相关入职在职奖补政策
如何有效化解目前请护工难、护工工作难的局面呢?记者从福州市民政局养老处了解到,福州目前共有养老机构167家。截至2022年底,福州共有养老从业人员5692人。
“福州此前出台了相关奖补政策,鼓励更多人进入养老护理行业。”福州市民政局养老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福州市养老服务机构从业人员入职和在职奖补实施办法》提到,在满足条件的前提下,入职奖补标准按照本科及以上学历奖补3.6万元,专科学历奖补2.4万元,中专学历奖补1.8万元,按20%、30%、50%比例分3年拨付;在职的养老护理人员从事养老护理工作满3年的,给予5000元在职奖补。
今年1月1日,《福建省养老服务条例》开始施行。《条例》提出,省人民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民政部门应当组织制定养老护理员职业规范,实施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提高养老护理员服务水平。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综合考虑工作年限、技能等级等因素,建立养老护理员薪酬等级体系,制定养老护理员基本工资分级指导标准,引导养老服务机构予以落实。
同时,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建立健全养老服务从业人员激励机制,加大对养老服务机构稳定从业人员的激励力度,鼓励实行入职补贴、工龄补贴等,促进养老服务从业人员劳动报酬合理增长,从薪资待遇等方面化解现有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