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8版:闽味 上一版   

千丝万缕绕指尖 一根细线叠万物

省级非遗漆线雕传承人黄雪玉,近四十载的坚守传承之路

获奖作品《荷花女神》

坚守传承近四十载,黄雪玉在创作中

一根漆线雕砌出精致纹样

漆线雕做工精细雅致,形象生动逼真

黄雪玉向小朋友传授技艺

N海都记者 柳小玲 李梓召 实习生 吴湘湘 文/图

漆线雕技艺发源于福建泉州,迄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做工精细雅致,形象生动逼真,风格庄重古朴,是闽南地区历史悠久、独具特色的传统工艺之一。

今年54岁的黄雪玉,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漆线雕项目的省级传承人,她出身于木雕世家,却在16岁时毅然选择了漆线雕这门手艺,将这手绝活儿传承至今。一根柔韧的漆线,经她之手,能够升华出千变万化的纹饰。

筑梦

出身木雕世家

却“转行”学漆线雕

3月24日,在泉州台商区张坂镇上塘雕艺街的弘昇漆线雕工艺厂内,黄雪玉正专注地雕饰着手里的瓷器,她以漆线为笔,千丝万缕缠绕于指尖,不一会儿,一条龙便活灵活现地出现在大家面前。

黄雪玉家中父辈都从事木雕行业,家里还开设有木雕厂,在木雕文化的耳濡目染下,她从小便对手工艺术产生浓厚的兴趣。16岁那年,她看到表哥创作的漆线雕作品时,一下被吸引住了,回家后念念不忘,决定跟着表哥学习漆线雕技艺,从此走上了一条苦行之路。

打磨、造型、盘结、缠绕、上漆、洒金……即使有着极高的雕艺天赋,在面对这些繁琐的步骤时,人也会感觉烦躁不安,黄雪玉却丝毫没有懈怠,每道工序都追求精益求精,直到满意为止。只学习一个多月后,黄雪玉已能自己创作花鸟题材的作品,还开始向徒弟传授技艺。

此后,黄雪玉不断钻研技法,把漆线雕技艺练得炉火纯青。入行以来,她还大量阅读各种书籍和文史作品,学习美术和艺术知识,并前往北京进修深造工艺美术,不断提高审美水平,完善自己的手艺。不仅如此,她还带着漆线雕技艺走出国门,其创作的多件漆线雕作品,如《荷花女神》等在国际大赛中脱颖而出,让世界领会到中国传统非遗艺术的魅力。据黄雪玉介绍,2016年,她受邀远赴中东巴林,作品《荷花女神》荣获“巴林王国最高艺术奖”。

坚守

工序复杂细致

极考验专注力与忍耐力

在黄雪玉工艺厂一楼的展馆内,一件件漆线雕花瓶、瓷器、佛像流光溢彩,纹饰千变万化,颜色华丽非凡。

“漆线雕的原料是用大漆、桐油加上立德粉等材料调和、搅拌而成的,经反复捶打形成泥团,再将泥团搓成或绞成细如发丝的漆线,随后在坯体上进行层层叠叠的盘绕,雕砌出各式各样精致的立体纹样,风干后再上漆、贴金、洗金。这样,一件栩栩如生的漆线雕作品就完成了。”黄雪玉介绍道。

其中,盘绕的环节更需小心翼翼,稍不留神,极细的漆线就会断裂,一旦断裂,若没有娴熟技术,会破坏作品的精致度和美观度。黄雪玉认为,相比于木雕,漆线雕更适合女孩子,需要的气力较小,但同样也考验专注力与忍耐力,一旦投入作品的操作中,就要全神贯注,心无杂念。

而完成一件漆线雕成品,少则需要数月时间,多则数年。由于工序极为复杂且细致,需长时间纯手工制作,长年累月久坐不动让她的腰椎落下了病根。不仅如此,在灯下长时间盯着容易反光的陶瓷、玻璃等材质,对眼睛也伤害很大。虽然如此,身体上的疼痛也抵挡不住黄雪玉对漆线雕的热爱,她始终坚持着这门手艺。

传承

非遗进校园

为千年古法注入新活力

在工艺厂内可以见到,还有三名师傅正忙着雕琢手中的作品。黄雪玉告诉记者,这些都是待在她身边一二十年的老师傅了,是她手把手带出来的,有的也已经是非遗传承人,有的有不少获奖作品傍身,看到徒弟们仍坚持传承漆线雕技艺,她很感动。“只要有人愿意来学,我都很乐意传授这门技艺。”黄雪玉会心一笑。在过去近40年里,她带过不少徒弟,大多已小有成就,自立门户,将漆线雕运用到各个领域。

这些年,她更乐于进校园向孩子们传授技艺。24日,记者来到泉州台商区第二幼儿园的漆线雕体验馆,里面挂满了各式各样的漆线雕作品,这些作品都是园内的学生创作的。此时,女孩们正安静细心地专注于盘线,而力气大一点的男孩子就负责搓线与绞线。

在传授技艺时,黄雪玉觉得最难的是教学生控制线条的能力,漆线雕最忌半途而废,所以学习漆线雕也能培养学生的良好心态。

不仅如此,幼儿园的老师个个都会漆线雕,她们会不定期来到工艺厂找黄雪玉学习雕艺,学有所成后回到校园里,给孩子们安排每周两到三次的漆线雕课程。

此外,为了让漆线雕技艺更好地发扬光大,近三年来,黄雪玉还尝试过每天两小时免费的网络直播教学活动,并赠送工具书和简单耗材,通过网络授课,让更多人知道并了解漆线雕工艺。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