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林宝珍
近日,最新的《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发布,与旧版的《中国成人血脂异常防治指南(2016年修订版)》相比,新版《指南》做了重大调整,增加和修订了很多内容,其中特别明确:“血脂检测应列入小学、初中和高中体检的常规项目。”
此举引起很多家长关注:血脂异常不是属于“成人和老年人的病”吗?学生也会血脂异常吗?我们请福建省级机关医院心内科的林建珍副主任医师来解答相关的疑问。
血脂异常不是成年人“专利”
据悉,2012—2013年的一项研究,调查了全国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93所中小学16434名6~17岁儿童、青少年,血脂异常的总体检出率为28.5%。
2014年北京市儿童青少年血脂水平,与10年前相比均明显升高。
医生提醒,血脂异常不是成年人的“专利”,已成为一个日益突出的现象,需要引起警惕!
据介绍,血脂主要有总胆固醇(包括低密度脂蛋白和高密度脂蛋白)和甘油三酯、类脂(如磷脂),其中被称作“坏胆固醇”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是血脂异常指标的主要指标,容易在全身动脉包括冠状动脉壁上形成斑块,逐渐导致动脉血管狭窄或者斑块破裂,导致包括冠心病、脑卒中等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而它是我国城乡居民第一位死亡原因。因此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我们需要干预的首要靶点。
哪些原因引起青少年血脂异常
1.膳食不合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科学研究报告(2021)》显示:我国家庭烹调用盐、用油的平均摄入仍然较高。在外就餐成为普遍饮食行为,调查发现前十位常购买的菜肴多为油炸食物、动物类菜肴。含糖饮料销售量逐年上升,儿童青少年含糖乳饮料和饮料消费率在30%和25%以上,明显高于成人,3~5岁儿童糖供能比高达4.8%,应引起足够注意。而全谷物、深色蔬菜、水果、摄入不足。
2.缺乏运动:根据世界卫生组织《青少年身体活动不足的全球趋势》报告,若以每天至少1小时中等运动量为基础,全球超过80%的青少年运动量不足,全球每5名青少年中,就有4人运动量不足,且影响健康。2016年11~17岁在校男生身体活动不足发生率达80%~84.9%,女生85%~89%,运动的缺乏是重要的一环。
青少年如何预防血脂异常?
对于儿童血脂异常,生活方式是血脂异常治疗的基础,其中包括运动和饮食。
1.合理的饮食:提高营养素养,清淡饮食、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养成健康饮食行为。做到一日三餐,定时定量、饮食规律。在外就餐时要注重合理搭配,少吃含高盐、高糖和高脂肪的食物。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更不能用含糖饮料代替水。禁止饮酒和喝含酒精饮料。
2.规律的运动:根据2020年世界卫生组织《身体活动和久坐指南》的建议,儿童和青少年一周中平均每天至少要有60分钟中等到剧烈的身体活动,以有氧为主,如跑步、打球、跳绳等。每周至少3天进行增强肌肉和骨骼的活动,如平板支撑、单杠、哑铃等。限制久坐的时间,每天静坐时间不超过2小时,尤其是屏幕娱乐时间。
如果经过生活方式改变后血脂仍未达标,可在专科医师指导下药物干预。
哪些学生
需要筛查血脂
对下列情况的儿童及青少年建议进行血脂筛查:
1.一级或二级亲属中女性<65岁或男性<55岁有心肌梗死、心绞痛、脑卒中、CABG、支架置入、血管成形术、猝死。
2.父母总胆固醇≥6.2mmol/L或有已知的脂质异常病史。
3.有皮肤黄瘤或腱黄瘤或脂性角膜弓。
4.有糖尿病、高血压、肥胖(2~8岁)或超重(12~16岁)或有吸烟行为;对于怀疑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对象应进行血脂异常基因筛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