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吴雪薇 文/图
春日的莹莹新绿密密地在枝头冒出来了,阳光在梢头雀跃着。春光暖暖地洒在人们的肩头,跃过草坪,也爬上了博物馆的墙头。墙外漫步着踏青的人群,墙内的文物们看似寂寥无声,它们身上却铭刻着千百年来,人们对春光的印记。跟着记者,到福建博物院“踏青”去!
书画间的春色
春光明媚,书画家的巧手,在青绿之间蜿蜒着山水的灵动与浪漫。绿叶流水,白墙黑瓦,都是春的味道。
春光里的夕照也好看。且看夕阳普照,苍山映红,红艳苍翠皆春色。
春光明媚岂止是青山碧水的风景,姑娘的衣,孔雀的羽……舞动的红影映春光,花香鸟鸣间,尽见春之生命。
春光在器物里
博物馆的器物间,也走过了春的脚步。西周铜钟的青翠色彩间,曾流连过历史深处的春之回响。玉壶春瓶温润白瓷上盛放的红色花草,与青花六连瓶如花般盛开的独特姿态,谁不赞叹清代盛世的雍容气象。
器物藏起春之形色,也能化作春之生灵,小青蛙与小松鼠,是藏在宋人书房里的春之情趣。
农人春耕盼丰
踏青的脚步出发了!辛勤劳作的农人也播撒着春天的希望。宋代谷仓陪葬的习俗在江南十分普遍,从谷仓模型、多嘴罐、猪牛……跨越时光的随葬明器中,藏着劳动生活的热情与希望。
年年春至春归,时光流转,而春意不尽。春日的阳光洒在我们身上,也洒在唐宋元明清时人们的身上。去岁人面今又在,桃花依旧笑春风。西湖上的小船摇起来了,博物馆内外的春光,如此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