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6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机器人”换关节 误差小于1毫米

越来越多机器人系统参与到关节置换手术中

海都讯(记者 林宝珍) 4月12日,福建省第二人民医院运动医学与骨科中心李坚主任团队,利用MAKO机器人系统,顺利地为三名患者完成了关节置换手术,其中一例是国内首例机器人辅助全生物型膝关节置换,最大程度发挥了机器人手术的精准优势。

72岁的张大爷,因为骨性关节炎导致左膝关节屈曲挛缩和严重“O”形腿畸形,左膝无法伸直,还明显内翻,行走困难。他了解到机器人手术系统的优势后,主动要求进行机器人手术系统辅助下的关节置换手术。经过术前评估、设计,李坚主任团队利用机器人辅助为张大爷完成了全生物型膝关节置换,他也成为国内首例接受机器人辅助全生物型膝关节置换的患者。手术充分发挥精准截骨的优势,术后双腿几乎等长,“O”形腿改善明显。

据介绍,全球约有2.4亿人受到骨关节炎的病痛折磨,我国每年患有关节疾病的患者超过4000万例,人工关节置换手术是骨关节炎的重要治疗手段之一。人工关节置换术是指采用金属、高分子聚乙烯、陶瓷等材料,根据人体关节的形态、构造及功能制成人工关节假体,通过外科技术植入人体,代替患病关节功能,达到缓解关节疼痛、恢复关节功能的目的。

“骨科手术复杂多样,手术要求高、风险大,机器人系统能够辅助骨科医生实现高质高效的手术目标。”李坚教授介绍,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机器人系统参与到关节置换手术中,包括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单髁置换。机器人手术的亮点在于,术前智能、个性化的规划以及精准的截骨技术,保证了手术效果。通过控制机器臂,医生可以更精准、更稳定地完成截骨与软组织平衡,实现“毫米级”的手术精度。

值得一提的是,在机器人辅助下,手术流程不仅更加流畅,三名患者术后测量显示,与术前规划高度一致,误差均小于1毫米。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