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3版:有医说医 上一版 下一版  
下一篇

一定要按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吗

4月25日是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关于孩子们接种疫苗的问题,专家进行了解答

N海都记者 林宝珍

4月25日是我国第37个“全国儿童预防接种日”,今年的宣传主题为“主动接种疫苗,共享健康生活”。

婴儿出生后,可以从母体内获得一定的抵抗传染病的抗体,但随着月龄的增长,母传抗体的效力会逐渐减弱、消失,绝大多数儿童按国家规定的免疫程序接种疫苗后,可形成牢固的免疫屏障。因此,预防接种是最有效、最经济、最便捷的保护儿童健康的手段。

那么,错过了预约的接种日期,能推迟接种吗?自费疫苗是否有必要接种呢?过敏体质儿接种疫苗要注意什么?就家长们关心的问题,省疾控中心专家进行了解答。

错过了接种时间怎么办?

“正常情况下,家长应根据疫苗接种免疫程序,按时带孩子接种疫苗。”福建省疾控中心免疫规划所副所长蔡志坤主任医师介绍,免疫程序是科研人员根据疫苗可预防传染病的特点、疾病负担、疫苗特性和各种母传抗体水平消失时间,通过疫苗上市前的人体临床试验等,确定各种疫苗的起始月龄、接种剂次和接种间隔,力争通过接种最少的剂次,取得理想的疫苗保护效果。

不过,对于大多数需要接种多次的疫苗,如果已经接种了第一剂,后续疫苗部分剂次适当延后,由于之前接种后会存在免疫记忆,即使之后的接种间隔时间有所推迟,也并不会减弱疫苗的保护效果,只是推迟了接种疫苗产生保护效果的时间。因此,只要及时补齐后续剂次,不会影响疫苗整体的、长久的保护效果,不需要重新开始接种。

还需要注意一点:接种程序通常以年龄形式描述。如果某疫苗规定2月龄接种,那么在3月龄之前接种都是正常接种。从满2月龄当天到满3月龄那天之前,在这30天左右的时间接种就不算推迟接种。

自费疫苗有必要接种吗?

2019年,国家颁布的《疫苗管理法》将疫苗分为免疫规划疫苗和非免疫规划疫苗。

免疫规划疫苗,指居民应当按照政府的规定接种的疫苗(以前称第一类疫苗或俗称免费疫苗);非免疫规划疫苗,是指由居民自愿接种的其他疫苗(以前称第二类疫苗或俗称自费疫苗)。

“自费疫苗和免费疫苗不是科学上有区别,只是管理上的不同。”蔡主任表示,无论接种自费疫苗还是免费疫苗,都能够预防相应的疾病。有的自费疫苗可以预防更多的疾病,有的自费疫苗可以减少接种剂次,同样值得接种。

宝宝过敏体质能接种疫苗吗?

“宝宝过敏体质能否接种疫苗,这是接种过程中家长咨询最多的问题。”蔡志坤说,对疫苗或疫苗成分过敏属于接种禁忌,但由于一般人很难判断是否对疫苗的成分过敏,所以通常采用既往接种同种疫苗发生过敏反应的,或接种其他疫苗发生严重过敏反应的不接种。

接种疫苗后出现不良反应怎么办?

由于儿童个体差异,接种过疫苗后个别孩子会有一定程度的不良反应,一般较轻微。对于局部的红肿硬结,建议在急性期(打针的头几天)不要热敷,要冷敷或冰敷。急性期过后可选择热敷。疫苗引起的发烧,体温不会太高,而且多在两三天之内就会退下来。若孩子体温很高、精神状态很差,一定要及时就医。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