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海都记者 柳小玲 通讯员 洪坤泽 文/图
泉州市泉港区涂岭镇秀溪村的制糖工艺,传承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从甘蔗榨汁到红糖成型,一般需花费一个多小时,一块块红糖承载着老师傅们对传统工艺的深情厚谊。
近日,记者走进秀溪村,探访百年红糖制作技艺。
柴火烘烤 五锅连环熬制
走进村中的红糖制作工坊,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糖屋门口成捆的甘蔗。伴随着轰隆隆的机器声,榨汁机大口大口地吞咽着甘蔗,青翠色的蔗汁缓缓流进蓄汁池,再经过过滤、沉淀等环节,被注入灶台边的第一口大锅。
熬制红糖的过程,用热火朝天来形容一点都不为过。只见灶台上五口大锅一字排列,灶膛内燃着熊熊大火,哧哧地炙烤着锅底。制作现场白雾氤氲,锅中的甘蔗汁翻滚沸腾,空气中飘散着土法红糖的清香味。
“为了做出最正宗的味道,我们坚持采用传统工艺熬制,柴火烘烤、连环锅熬汁,这些都是传承百年的老手艺。”熬糖师傅柯玉春介绍说。
对于连环锅熬制法来说,每一口大锅都是一道工序。第一口大锅里的甘蔗汁煮沸后,除去泡沫和杂质,将糖汁舀入第二口锅,不断搅拌让水分慢慢蒸发。随着时间的缓慢流逝,糖汁的浓度逐渐增高,在第三口大锅熬到半锅的时候,浓度就差不多够了。
熬制到第五道工序时,糖汁已呈黏稠状态,空气中弥漫着浓浓的红糖味,这时就到了最关键的一步——试糖,这个步骤最考验师傅的手艺和经验。只见熬糖师傅先用凉水把手指浸湿,然后迅速蘸一下锅面上的糖汁再放入冷水中,待手指上的糖汁冷却后揉一下,如果能揉出声响,就表明稠糖汁可以起锅了。“糖浆起锅后便是倒糖浆,让糖浆凝固,将刚起锅的糖浆舀入模具中,拿着糖刷迅速将糖浆刮匀,防止糖浆凝固不成型。”柯玉春说道。
早早等候 找寻儿时甜味
红糖块出炉后,早早等在一旁的买糖人,便迫不及待地开始品尝。“小时候过年都要吃这个,现在的味道还是跟儿时一样。”早上刚刚返乡的陈女士听说红糖制作的消息,立马赶来寻找记忆中的甜味。
秀溪的传统制糖工艺传承至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据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王志成介绍,早年间,秀溪还叫小溪,当地村民自仙游枫亭引进甘蔗种植和制糖技术,自此秀溪与红糖有了不解之缘。得益于秀溪优越的地理气候,经过对技术的改造,秀溪培育种植的甘蔗质量越来越高,熬制出来的红糖品质也越来越好。
红糖虽好,但由于种种原因,村里的糖坊一度停止经营。近年来,秀溪村决定尽快复兴传统制糖工艺,将传统制糖文化和现代元素相结合,建成集制糖工艺展示、糖文化展览、文化墙于一体的“糖潮秀”文化广场,推出“秀溪红糖”“生姜红糖”等特色伴手礼,使百年老手艺得以重现。
“通过甘蔗种植、红糖制作,村里的闲置土地也全部利用起来了,每年能带动100多个劳动力的转移、增收,现在的秀溪村成了旅游热点,很多游客过来游玩、赏花,顺便带一点红糖作为伴手礼,大家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甜、越来越好。”王志成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