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04版:闽闻 上一版 下一版  
上一篇 下一篇

千斤米龙 为天下母亲祈福

这条米龙用1500斤大米,耗时5个小时摆好

▲龙爪栩栩如生

海都讯(记者 毛朝青 文/图) 由福州市晋安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晋安区新店镇文化站、晋安区新店镇西园村民委员会主办,福州市晋安区守望乡土文化交流中心、西园民间非遗保护论坛承办的“2023年首届母亲节西园摆米龙为天下母亲祈福”活动于5月14日在西园村隆重举行。

当天上午,一条栩栩如生的米龙展现在村民面前。这条米龙用了1500斤大米,耗时5个小时摆好。

据晋安区守望乡土文化交流中心主任吴坤隆介绍,此次活动以捐米摆米龙的方式为天下母亲祈福,保佑母亲幸福快乐,健康长寿。本次捐赠摆米龙活动的大米,将用于捐助一些困难家庭,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与祝福。

西园米龙节祈福活动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米龙祈福活动是用大米堆出一条巨大的“龙图腾”,米龙从龙头至龙尾,呈北斗七星造型,象征吉祥和幸福,龙身呈“几”字造型,意喻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

据了解,此次米龙将存放到5月21日下午5时结束。

米龙习俗最早发源于中原地区。唐朝末年,王审知率军入闽,十八姓随王,部众多为中原将士。新店镇西园村自古为福州城通向闽东地区的必经之路,交通便利,王审知家族的一支后裔与其部属吴姓和陈姓后裔定居于西园村,故此中原故土的米龙习俗流传下来。

2021年,米龙祈福民俗文化获批福州市晋安区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版权所有 ©2020 福建日报 fjdaily.com 闽ICP备15008128号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